
- 作 者:《中国矿床发现史·福建卷》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116020020
- 标注页数:137 页
- PDF页数:15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58 ≥13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简况 1
第二节 地质矿产资源综述 2
第三节 地质工作发展概况 3
一、1949年以前 3
二、1949年以后 6
第四节 矿业开采现状 14
第二章 能源矿产 16
一、永安市永安煤矿(39) 17
二、漳平市大坑煤矿(45) 19
三、大田县大田煤矿(42) 22
四、邵武市邵武煤矿(3) 24
五、龙岩地区龙(岩)永(定)煤矿(62) 26
六、永春县天湖山煤矿(54) 29
第三章 金属矿产 32
第一节 黑色金属矿产 32
一、龙岩市马坑铁矿(52) 33
二、漳平市洛阳铁矿(48) 36
三、安溪县潘田铁矿(49) 39
四、德化县阳山铁矿(53) 41
五、大田县银顶格铁矿(41) 43
六、漳平市挂山铁矿(44) 44
七、连城县锰矿(22) 45
八、清流县仁场锰矿(34) 47
第二节 有色、稀有金属矿产 48
一、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36) 48
二、建阳县水吉铅锌矿(8) 53
三、福鼎县银硐铅锌矿(13) 56
四、大田县建爱铁多金属矿(40) 57
五、莆田市银坑铅锌矿(60) 57
六、政和县夏山铅锌矿(11) 58
七、漳浦县三水型铝土矿(66) 59
八、清流县行洛坑钨矿(15) 60
九、福安市赤路钼矿(28) 62
十、南平市西坑铌钽矿(25) 63
十一、厦门市黄厝独居石砂矿(71) 66
十二、诏安县宫口锆英石砂矿(75) 67
第四章 非金属矿产 68
第一节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69
一、邵武市南山下萤石矿(2) 69
二、建阳县■潭萤石矿(7) 71
三、将乐县常口萤石矿(16) 72
四、光泽县羊古庵萤石矿(1) 73
第二节 化工原料矿产 74
一、浦城县屏峰硫铁矿(5) 74
二、政和县王母山硫铁矿(10) 76
三、政和县铁山硫铁矿(9) 77
四、建阳县崇雒北坜蛇纹岩矿(6) 78
五、平和县大矾山明矾石矿( 65) 79
第三节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79
一、政和县螺岗水晶矿(12) 79
二、福州市峨嵋叶蜡石矿(31) 82
三、福州市寿山叶蜡石矿(30) 84
四、福清市东仔叶蜡石矿(59) 86
五、永安市坑边石灰岩矿(24) 87
六、龙岩市中甲石灰岩矿(47) 89
七、顺昌县洋姑山石灰岩矿(18) 90
八、三明市岩前石灰岩矿(19) 92
九、永安市曹田石灰岩矿(21) 93
十、龙岩市麒麟岩石灰岩矿(51) 93
十一、南靖县下岭石灰岩矿(64) 94
十二、漳平市岭兜石灰岩矿(43) 95
十三、永定县西坑石灰岩矿(63) 95
十四、顺昌县元坑石灰岩矿(17) 96
十五、安溪县珍地(湖珍)石灰岩矿(50) 96
十六、南平市后谷石灰岩矿(26) 97
十七、上杭县吊钟岩石灰岩矿(37) 98
十八、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矿(38) 98
十九、同安县郭山高岭土矿(68) 100
二十、永春县大丘头高岭土矿(55) 102
二十一、南安市高山高岭土矿(67) 103
二十二、闽清县珠中高岭土矿(27) 104
二十三、宁德市西陂塘高岭土矿(29) 104
二十四、仙游县钟山高岭土矿(56) 105
二十五、永安市李坊重晶石矿(20) 105
二十六、建阳县岭根墙石墨矿(4) 108
二十七、武平县中山膨润土矿(35) 110
二十八、建宁县中栋云母矿(14) 111
二十九、东山县山只石英砂矿(74) 111
三十、东山县梧龙石英砂矿(73) 113
三十一、晋江市深沪石英砂矿(70) 115
三十二、平潭县芦洋浦石英砂矿(61) 116
三十三、长乐县江田—文武沙型砂矿(58) 118
三十四、福州市闽江下游厚美至马江建筑砂矿(57) 119
三十五、永安市曹田水泥粘土矿(23) 119
三十六、福建省花岗石材矿(76) 120
第五章 地下水和地热 121
一、龙岩盆地地下水(46) 121
二、连城盆地地下水(33) 125
三、同安县马巷镇花岗岩构造裂隙水(69) 128
四、东山岛地下水(72) 130
五、福州地热田(32) 132
后记 135
英文内容简介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