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理论与岷江上游的实践
  • 作 者:吴宁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6460457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1章 引言——退化与恢复 1

1.1 生态退化及其影响 1

1.2 生态恢复的概念 5

1.3 生态恢复的途径及相关术语 6

1.4 生态恢复的必要性 8

1.5 恢复生态学及其发展 9

1.6 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 11

第2章 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 19

2.1 岷江上游地区的自然概况 19

2.2 岷江上游地区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特征 28

第3章 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退化及恢复思路 32

3.1 岷江上游的生态退化问题 32

3.2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 34

3.3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恢复重建的总体思路 39

第4章 高山林草交错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43

4.1 高山林草交错带的生态特征 43

4.2 高山林草交错带的主要植被类型及群落特征 48

4.3 高山林草交错带的生态退化 58

4.4 高山林草交错带的生态恢复 64

4.5 高山林草交错带生态恢复实践 66

第5章 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恢复过程 71

5.1 亚高山针叶林的含义及其特点 71

5.2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恢复过程研究 74

5.3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96

5.4 建群种云杉更新研究 99

5.5 云杉幼苗对光照和水分的生态适应 104

5.6 恢复林地的健康管理 108

第6章 亚高山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技术 111

6.1 人工造林的立地分区和类型 111

6.2 典型森林群落的数量特征 115

6.3 植被恢复重建的物种选择 121

6.4 造林技术与施工管理 130

6.5 植被恢复保水剂施用技术 137

第7章 中山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143

7.1 植被退化特征与成因 143

7.2 植被恢复重建途径与方法 149

7.3 植被恢复的实践 156

第8章 干旱河谷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180

8.1 生态环境特征 180

8.2 生态退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 198

8.3 生态恢复重建策略和途径 201

第9章 干旱河谷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211

9.1 岷江上游农业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1

9.2 岷江上游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213

9.3 岷江上游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27

第10章 山地灾害综合防治技术 232

10.1 山地灾害及其防治理论 232

10.2 岷江上游的山地灾害 234

10.3 龙洞沟山地灾害综合防治 242

10.4 综合防治效益观测与分析 265

第11章 树种筛选与繁育技术 274

11.1 概述 274

11.2 重要阔叶树种的繁育 286

11.3 苗木生长观测 297

11.4 亚高山苗木培育技术 299

第12章 生态区划与生态建设规划 302

12.1 生态区划的理论与方法 302

12.2 岷江上游生态区划 306

12.3 恢复重建模式的推广应用规划 320

12.4 模式适宜推广区总面积 329

参考文献 331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