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杜书云负责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
- 标注页数:46 页
- PDF页数:5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2 ≥4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内容提要 1
一、土地的性质和功能:生产力系统中的土地资源存在形态与形态转化 1
(一)生产力系统的构成与土地资源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1
(二)生产力系统循环与土地资源的形态转化:正向和逆向转化过程 6
二、生产力发展和土地使用结构变动:工业化与土地农转非 7
(一)土地农转非和土地农转非规律的内涵 7
(二)工业化过程中土地农转非的必然性 8
(三)土地农转非与资金、劳动力农转非 10
(四)工业化发展阶段与生产要素的农转非 14
(五)土地农转非与其它经济规律的关系 17
三、中国工业化与资源要素(资金、劳动和土地)的农转非状况 18
(一)中国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18
(二)工业化过程中资金和劳动力要素的农转非 23
(三)工业化过程中的土地农转非状况 26
四、我国土地农转非的基本类型与主要形式 28
(一)A类土地农转非:农民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国有非农业用地 28
(二)B类土地农转非:农民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转化为集体所有的非农业用地 31
(三)C类土地农转非:自然灾害、污然造成的农业用地退化为废地、荒地 32
五、土地农转非的合理规模与2000年我国土地农转非规模的模型预测 34
(一)土地农转非的影响因素 34
(二)合理土地农转非的原则标准 36
(三)对我国土地农转非问题的基本评价 37
(四)2000年我国土地农转非规模预测 39
六、我国土地农转非约束机制的缺陷与实现合理土地农转非的对策建议 40
(一)土地农转非约束机制与我国土地农转非约束机制的缺陷 40
(二)实现合理土地农转非的对策建议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