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民营化之路:轨迹与现象的理论解释
  • 作 者:金祥荣等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8063586
  • 标注页数:256 页
  • PDF页数:27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1 ≥25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简要回顾与研究框架 1

一、30年民营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 1

二、“浙江经济现象”的理论解读 6

第一章 另一种亚洲模式:温州的企业成长 10

一、引言 10

二、文献回顾 11

(一)温州模式的研究 12

(二)企业家的成长约束 13

三、另一种亚洲模式下的企业家和企业成长的基本模型 14

(一)背景和假设 14

(二)基本模型 15

(三)职业选择和企业家激励 17

(四)模型的应用 18

四、实证研究 21

(一)抽样方法 21

(二)统计描述 22

(三)经验分析 27

五、政策含义与进一步的讨论 39

(一)熊彼特式的还是非熊彼特式的 40

(二)金融约束以及金融发展 40

(三)金融约束的重要性 41

六、结论 41

参考文献 42

第二章 市场化进程中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竞争与合作 45

一、引言 45

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荣:浙江现象 47

(一)进程 47

(二)现象与问题 48

三、市场共享 49

四、要素共享 53

(一)简单情形 53

(二)存在市场竞争 56

(三)存在要素争夺 58

五、结论与讨论 59

参考文献 60

第三章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62

一、引言 62

二、文献回顾 64

(一)理论研究 65

(二)经验研究 66

三、产业集群的经验研究 68

(一)纺织业的行业特征 68

(二)纺织产业集群在浙江的兴起与发展 72

(三)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地域分工 78

四、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82

(一)基本模型 82

(二)企业间分工、中间产品与产业集群 91

五、结论 93

参考文献 95

第四章 商品交易市场的起源和发展 100

一、浙江市场:问题的提出 100

二、文献回顾 106

(一)节省交易双方的信息费用 107

(二)节省交易双方的运输成本 107

三、商品交易市场的起源:义乌案例 109

(一)清中后期至1949年前的义乌“鸡毛换糖” 109

(二)计划经济时期义乌货郎担传统存续 110

(三)货郎担传统存续与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 116

四、商品交易市场的理论分析 120

(一)基本模型 120

(二)比较静态分析 124

五、结论 125

参考文献 126

第五章 金融契约、民间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 128

一、引言 128

二、民间金融存在的制度背景、事实与经验 131

(一)民间金融存在的制度背景 131

(二)民间金融活动:事实与经验 133

三、中小企业金融契约的理论 135

(一)模型设置 136

(二)企业资金需求 138

(三)不完美资本市场的一般均衡与监督 140

四、金融契约与局部金融市场 141

(一)金融契约的基本模型 142

(二)货款市场均衡 145

(三)局域金融市场规模 146

(四)企业的资本结构 150

五、结论 155

参考文献 156

第六章 企业出口与企业生产效率研究 159

一、文献回顾 159

(一)出口与企业生产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159

(二)出口与企业生产效率关系的理论研究 161

(三)我国企业出口和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 162

(四)我国企业层次国际贸易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的研究方向 164

二、数据 166

三、出口企业优势和出口强度优势 181

四、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 187

五、企业通过出口学习 191

六、结论 193

参考文献 194

第七章 财政省管县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 197

一、引言 197

二、财政省管县体制的历史沿革 200

(一)统收统支时期的浙江财政体制 200

(二)分灶吃饭时期的浙江财政体制 202

(三)分税制时期的浙江财政体制 204

三、省管县体制的财政分权与激励政策 207

(一)中央与省政府财政分权 207

(二)省内政府间财政分权的稳定性 210

(三)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 213

四、实证研究 215

(一)财政分权指标的测度 215

(二)数据与样本 216

(三)计量模型与回归结果 219

五、结论与讨论 225

参考文献 226

第八章 企业信息化、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230

一、引言 230

二、文献综述 232

三、数据和变量 236

(一)基本描述 236

(二)主要变量设定 236

(三)简单统计分析 238

四、分析结论 238

(一)企业信息化和生产效率 239

(二)企业信息化和创新效率 246

(三)扩展性讨论 251

五、结论和讨论 252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5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