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静,王庆春,魏颖昊,丰苏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8253796
- 标注页数:186 页
- PDF页数:19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6 ≥18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开篇 1
第一篇 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5
第一章 网络舆情相关概念及特点 5
第一节 互联网现状 5
第二节 舆情、舆论与民意 6
第三节 网络舆情概念 8
第四节 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10
第五节 网络舆情的产生因素 12
第六节 网络舆情对政府的影响 13
第七节 互联网新规对网络舆情的影响 14
第二章 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途径 16
第一节 互联网网站 16
第二节 网络社区和论坛 19
第三节 SNS社交网站 19
第四节 微博 20
第五节 微信 24
第六节 新闻客户端 27
第三章 网络舆情服务现状 29
第一节 国内网络舆情服务现状 29
第二节 国外网络舆情服务发展现状 30
第四章 大数据与网络舆情 33
第一节 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33
第二节 大数据下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测 35
第三节 大数据下的网络舆情研判 39
第四节 大数据下的网络舆情管理 40
第五节 大数据下的网络舆情研究的转向 43
第二篇 质检网络舆情特点分析 49
第一章 质检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49
第一节 2014年质检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49
第二节 2015年质检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50
第三节 2016年第一、二季度质检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52
第四节 质检网络舆情热度对比分析 55
第二章 质检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分析 56
第一节 2014年质检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分析 56
第二节 2015年质检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分析 57
第三节 2016年质检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分析 58
第四节 质检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对比分析 59
第三章 质检网络舆情领域分布分析 61
第一节 2014年质检网络舆情高发领域 61
第二节 2015年质检网络舆情高发领域 62
第三节 2016年质检网络舆情高发领域 63
第四节 质检网络舆情高发领域对比分析 64
第四章 质检网络舆情地域分布分析 65
第一节 2014年质检舆情地域分布分析 65
第二节 2015年质检舆情地域分布分析 68
第三节 2016年质检网络舆情地域分布分析 71
第四节 质检网络舆情地域对比分析 74
第五章 质检双微平台建设情况分析 75
第一节 国家部委双微平台建设情况 75
第二节 质检双微平台建设情况 82
第六章 媒介关系分析 92
第一节 行业类媒体报道量居首,侧重权威、专业和导向 92
第二节 主流媒体是产品质量问题曝光的主要来源 93
第七章 质检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96
第一节 质检网络舆情案例分析方法 96
第二节 质检网络舆情案例 97
第三节 质检网络舆情案例总结 132
第三篇 质检网络舆情工作建议 139
第一章 做好质检网络舆情监测 139
第一节 质检网络舆情的监测重点 139
第二节 质检网络舆情监测模式 141
第三节 网络舆情监测方法 143
第四节 网络舆情人工监测 143
第二章 做好质检网络舆情研判 149
第一节 网络舆情研判的主要环节 149
第二节 网络舆情研判的主要类别 150
第三节 网络舆情研判模式 152
第四节 网络舆情研判的要素 153
第三章 做好质检网络舆情应对 154
第一节 加强政务信息公开 154
第二节 注重网络舆情回应 157
第三节 做好网络舆情引导 158
第四节 加强机构和人员保障 165
第五节 加强新闻媒介管理 169
附录 171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 171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174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177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181
参考文献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