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瑜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8249966
- 标注页数:207 页
- PDF页数:21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7 ≥20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新理念研究 1
1.1 两化有机融合提出的背景 3
1.1.1 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从融合到深度融合 3
1.1.2 解决我国两化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更新发展理念 12
1.1.3 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必须不断提升融合水平 18
1.2 两化有机融合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26
1.2.1 两化有机融合的内涵 26
1.2.2 两化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 32
1.3 两化有机融合的战略意义与政府的推进作用 34
1.3.1 两化有机融合的战略意义 34
1.3.2 政府在推进两化有机融合过程中的作用 36
第二章 新技术研究 39
2.1 新技术与两化融合 41
2.1.1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41
2.1.2 新技术与两化有机融合的关系 43
2.2 信息主导型技术 45
2.2.1 移动互联 45
2.2.2 工业大数据 50
2.2.3 集成电路 62
2.3 工业主导型技术 72
2.3.1 3D打印技术 72
2.3.2 人工智能 80
2.4 新技术促进两化有机融合的对策思路 89
第三章 新要素研究 93
3.1 新要素的出现 95
3.1.1 产生的背景 95
3.1.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新要素的产生 97
3.1.3 大数据成为新要素 98
3.1.4 大数据创造价值的作用机理 101
3.1.5 新要素与两化有机融合的关系 105
3.2 新要素对生产管理影响的作用机理 106
3.2.1 改变投入 106
3.2.2 改变生产要素与消费者分离的生产方式 109
3.2.3 颠覆传统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 112
3.3 新要素促进两化有机融合的对策思路 118
3.3.1 大数据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118
3.3.2 大数据促进两化有机融合的对策 120
第四章 新模式研究 123
4.1 新生产模式的形成 125
4.1.1 生产模式的演进 125
4.1.2 信息技术推动生产模式发展 126
4.1.3 新生产模式的特征 128
4.1.4 新生产模式与两化有机融合的关系 129
4.2 有机生产模式内涵与运作机理 130
4.2.1 生产供应视角——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 132
4.2.2 需求视角——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134
4.2.3 产出延展性视角——服务型制造生产模式 138
4.2.4 企业组织视角——众包社会化生产模式 139
4.2.5 资源组织视角——虚拟制造资源生产模式 141
4.2.6 生产过程组织视角——智能制造 143
4.3 新生产模式促进两化有机融合的特征及对策思路 146
4.3.1 产品设计呈现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特征及对策思路 146
4.3.2 产品研发异地化、协同化、全球化及对策思路 150
4.3.3 生产制造过程节能化、绿色化、智能化及对策思路 153
4.3.4 生产组织定制化、专业化、社会化及对策思路 157
4.3.5 生产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创新化、服务化特征及对策思路 160
第五章 新业态研究 167
5.1 新业态概述 169
5.1.1 新业态含义、特征和意义 169
5.1.2 新业态产生机理 171
5.1.3 新业态与两化有机融合的关系 173
5.2 信息服务类新业态 173
5.2.1 新业态产生机理 174
5.2.2 案例分析 175
5.2.3 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178
5.3 平台类新业态 180
5.3.1 业态产生机理 181
5.3.2 案例分析 182
5.3.3 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188
5.4 企业创新型新业态 190
5.4.1 业态产生机理 190
5.4.2 案例分析 191
5.4.3 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194
5.5 价值链变革型新业态 195
5.5.1 业态产生机理 195
5.5.2 案例分析 196
5.5.3 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201
参考文献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