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文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859561
- 标注页数:271 页
- PDF页数:28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3 ≥27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本文关注对象与基本问题 1
第二节 本文题旨与选题价值 3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基础 5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语料来源 15
第二章 汉语新型构式相关研究综述 18
第一节 “最+NP”构式相关研究 18
第二节 “被+X”构式相关研究 21
第三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相关研究 24
第四节 “V的不是A,是B”构式相关研究 29
第五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相关研究 31
第六节 “且X且Y”构式相关研究 34
第七节 本章小结 36
第三章 汉语新型“最+NP”构式的语义认知 38
第一节 引言 38
第二节 “最+NP”的基本结构类型 40
第三节 “最+NP”构式的语义特征 43
第四节 “最+NP”构式的语义整合性 52
第五节 “最+NP”构式的承继性与创新性 58
第六节 本章小结 66
第四章 汉语新型“被+x+X”构式的语义认知 73
第一节 引言 73
第二节 “被+X”的基本结构类型 74
第三节 “被+x+X”构式的语义特征 76
第四节 “被+x+X”构式的整合机制 84
第五节 “被+X”构式的承继性与创新性 88
第六节 本章小结 98
第五章 汉语新型“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 106
第一节 引言 106
第二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的结构类型 108
第三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特征 110
第四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认知基础和整合机制 116
第五节 “有一种X叫Y”构式的承继性与创新性 125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31
第六章 汉语新型“V的不是A,是B”构式的语义认知 142
第一节 引言 142
第二节 “V的不是A,是B”构式的结构类型 143
第三节 “V的不是A,是B”构式的语义特征 145
第四节 “V的不是A,是B”的构式义及其整合的修辞动因 151
第五节 “V的不是A,是B”构式的承继性与创新性 161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65
第七章 汉语新型“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认知 177
第一节 引言 177
第二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的结构类型 178
第三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特征 181
第四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认知基础 183
第五节 “X向左,Y向右”构式整合的修辞动因 186
第六节 “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形成机制 190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93
第八章 汉语新型“且X且Y”构式的语义认知 201
第一节 引言 201
第二节 “且X且Y”构式的基本结构类型 203
第三节 “且X且Y”构式的语义特征 205
第四节 “且X且Y”构式的演变:从实体到框填 209
第五节 “且X且Y”构式的语义认知机制 210
第六节 本章小结 214
第九章 对汉语新型构式形成机制的理论思考 221
第一节 汉语新型构式形成的共性特征 221
第二节 汉语新型构式的形成机制 236
第三节 本研究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24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45
第十章 结束语 246
第一节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246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48
第三节 本文不足之处及今后工作的展望 250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