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国省制演进与未来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中国省制演进与未来
  • 作 者:华林甫,贺曲夫,高茂兵,胡恒,李静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4164430
  • 标注页数:199 页
  • PDF页数:21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7 ≥19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总序:中国行政区经济理论的缘起、发展与未来 1

1 绪论 1

1.1 研究对象 1

1.1.1 研究对象的来龙去脉 1

1.1.2 政区等级 4

1.1.3 省级政区及其分类 5

1.2 学术史回顾 6

1.2.1 我国行政区划研究的总体状况与主要成绩 6

1.2.2 关于省制方面的研究 8

1.3 思路、方法与结构 11

1.3.1 研究的思路 11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2

1.3.3 本书的研究结构 12

上篇:由来与发展 14

2 元朝中书省与行中书省 14

2.1 省制的先声 14

2.2 中书省:中央与地方政府合二为一 17

2.3 六大行省时期 21

2.4 十大行省时期 27

2.5 行省制度的定制化过程及其影响 30

3 明朝省级政区与准政区 34

3.1 明初行中书省 34

3.1.1 明初行省建立过程 34

3.1.2 行省长官与职权 35

3.2 废行省与布政使司时代 36

3.2.1 两京十三司的建立 36

3.2.2 疆域划分 38

3.2.3 长官与职权 40

3.3 准省区——军事控制区 41

3.3.1 都司卫所制度 41

3.3.2 疆域划分 42

3.3.3 长官与职权 43

3.4 督抚辖区——明中叶后省级政区的变异 43

3.4.1 督抚之制的演变过程 44

3.4.2 总督、巡抚辖区的类型与特点 45

3.4.3 总督巡抚辖区 46

4 清朝省制:从十五省到二十三省 48

4.1 省制演变的总体过程 48

4.2 清初分省大讨论 52

4.3 晚清新建五省评述 59

4.4 总督、巡抚职掌的来历 63

4.5 结语 64

5 民国时期省制演变 65

5.1 北洋政府时期 65

5.2 南京政府时期 72

5.3 市制的引入与发展 7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制 81

6.1 解放初期 81

6.1.1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行政区划状况 81

6.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演变 85

6.2 1958年至1987年 91

6.2.1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91

6.2.2 “文革”期间:1966—1976 年 93

6.2.3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阶段:1977—1987 年 94

6.3 1988年至今 96

6.3.1 1988 年以来我国省制变化情况 96

6.3.2 1988年以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变化的新特点 101

7 历史演变规律及其影响 103

7.1 数量由少到多 103

7.2 幅员由大到小 108

7.3 省会的迁徙 111

7.4 中国省制的海外影响 119

7.5 中国省制应予长期保留 120

下篇:面向未来 123

8 现状分析 123

8.1 省域规模过大 123

8.1.1 我国省级政区的面积过大、人口规模过大 123

8.1.2 省级规模过大带来的隐患: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124

8.2 省域空间相差悬殊 125

8.2.1 省域规模的空间差异 125

8.2.2 省级政区管辖县级政区数目的空间差异 126

8.2.3 省级政区类型的空间差异 127

8.3 边界犬牙交错 127

8.3.1 中国历代划界原则:山川形便与犬牙相入 127

8.3.2 省级行政区域边界犬齿交错,破坏了自然-经济区域的完整 129

8.4 省级政区名称类型多样 130

9 未来省制探索 132

9.1 中国的省制需要改革 132

9.1.1 减少管理层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132

9.1.2 解决现行高层政区遗留问题,理顺高层政区体制 133

9.1.3 淡化“行政区经济”现象,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133

9.1.4 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和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133

9.2 改革的六大原则 134

9.2.1 政治性原则 134

9.2.2 经济性原则 135

9.2.3 历史性原则 136

9.2.4 军事性原则 137

9.2.5 自然性原则 138

9.2.6 民族性原则 139

9.3 改革应当考虑的六大因素 141

9.3.1 新省区的面积、人口与经济容量基本要求 141

9.3.2 区域内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 141

9.3.3 区域经济联系的紧密性 142

9.3.4 区域人文文化的近似性 142

9.3.5 必须依托区域中心城市 143

9.3.6 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基本稳定 143

9.4 基本思路之一:适当划小省域 144

9.4.1 从我国行政区划的层级与幅员关系来看:划小省区是必然要求 144

9.4.2 减少政区层级:取消地级政区,实行省直辖县市 145

9.4.3 省直辖县市的实现路径 147

9.4.4 未来我国省区的适当数目 149

9.5 基本思路之二:增设直辖市 149

9.5.1 我国直辖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50

9.5.2 我国当前直辖市政区的现状和特点 151

9.5.3 我国直辖市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2

9.5.4 增设直辖市,实现合理布局 154

9.5.5 “直辖市”应改名为“城市省” 155

9.6 对应的改革目标:减少政区层级 158

9.6.1 我国行政区划层次过多且复杂 159

9.6.2 站在世界看中国行政区划层级 162

9.6.3 管理层级过多带来的管理效率低下 163

9.6.4 减少政区层级始终贯穿新中国行政区划体系的改革过程 164

9.6.5 减少政区层级的历史经验 165

10 分省模式探索 166

10.1 学界分歧 166

10.2 实例剖析 167

10.2.1 元代行省分合的剖析 167

10.2.2 明朝省级政区分置模式探析 169

10.2.3 清朝以来省级政区变动的模式 170

10.3 分析与讨论 171

10.4 结论 173

11 改革构想与实施 174

11.1 省区划小总体方案构想 174

11.2 省区划小构想举例——以原四川省为例 176

11.3 “自治区”应更名为“自治省” 179

11.4 制约因素与主要对策 183

11.4.1 制约因素 183

11.4.2 对策思考 186

主要参考文献 189

图片索引 197

表格索引 198

后记 199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