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
  • 作 者:喻葵著
  • 出 版 社: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412015
  • 标注页数:115 页
  • PDF页数:12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25 ≥11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1章 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概念 6

1.1 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6

1.1.1 狭义农业与广义农业 6

1.1.2 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 7

1.2 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概念 7

1.2.1 农业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联系与区别 8

1.2.2 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存在形式 9

1.2.3 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流动的历史回顾 9

1.2.4 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流动的模式与速度 11

1.2.5 我国农村改革的实质是解放农业劳动力,是更合理地配置农业人力资源 14

1.2.6 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的外溢机制 19

1.2.7 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转移空间分析 21

第2章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农业劳动力剩余 27

2.1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概念 27

2.2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农业劳动力剩余模型:现代两部门劳动力剩余模型 28

2.2.1 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 28

2.2.2 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与劳动市场 29

2.2.3 现代两部门劳动力剩余模型 31

2.3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农业劳动力剩余的估计与测算 33

2.3.1 农业劳动力年均工作日数计算法及案例 34

2.3.2 劳动—耕地比例计算法及案例 37

2.3.3 社会产值计算法及案例 41

2.3.4 耕作面积计算法 44

2.3.5 耕作面积动态计算法及案例 47

2.3.6 劳均产值计算法及案例 48

2.3.7 劳均产值计算法的修正及案例 50

第3章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农业劳动力剩余 54

3.1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两部门模型:新古典两部门模型 54

3.1.1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概念 54

3.1.2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两部门模型:新古典两部门模型 54

3.2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农业劳动力剩余的估计与测算 56

3.2.1 农户生产行为方法 57

3.2.2 两部门经济系统方法 63

3.2.3 农业收益最大化计算法 69

3.2.4 农业生产总量最大化方法 71

3.2.5 农户组群方法 73

3.2.6 农民追求收益最大化方法 82

第4章 国际比较框架下的农业劳动力剩余 88

4.1 简单国际比较法 88

4.1.1 简单国际比较法概念 88

4.1.2 简单国际比较法案例 88

4.2 国际标准模型法(钱纳里模型法,国际标准结构比较估算法) 89

4.2.1 国际标准结构中农业部门的比重 89

4.2.2 农业隐性失业率测算公式 89

4.2.3 案例 90

第5章 刘易斯转折点 94

5.1 刘易斯转折点的概念 94

5.1.1 对刘易斯转折点的再认识 95

5.1.2 在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 97

5.2 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测算 101

5.2.1 人口红利:理论的再认识及刘易斯转折点与其关系 102

5.2.2 刘易斯模型的改进 103

5.2.3 统计测算 108

参考文献 111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