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邢.民诉讼证明制度比较研究
  • 作 者:李丽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1896391
  • 标注页数:362 页
  • PDF页数:37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4 ≥36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证明与证明制度概述 1

一、证明概述 1

(一)证明的含义和特征 1

(二)证明的功能 6

(三)证明的环节 8

(四)证明的分类 10

(五)刑、民诉讼证明的异同 12

二、证明制度概述 16

(一)证明制度的概念 16

(二)证明制度的意义 17

(三)证明制度的发展 18

(四)我国的证明制度 22

第二章 证明对象 26

一、证明对象概述 26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26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 28

(三)证明对象的范围 30

二、免证事实 34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35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35

(三)推定的事实 36

(四)预决的事实 37

(五)公证的事实 38

(六)自认的事实 38

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41

(一)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立法规定 41

(二)刑事证明对象的特征 42

(三)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43

四、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50

(一)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分类 50

(二)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52

第三章 证明责任 57

一、证明责任概述 57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 57

(二)证明责任的功能 64

(三)证明责任的性质 65

(四)证明责任的法律属性 68

二、证明责任分配概述 69

(一)相关学说介绍 69

(二)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76

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79

(一)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79

(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 88

四、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90

(一)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90

(二)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 92

(三)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96

第四章 证明标准 102

一、证明标准概述 102

(一)证明标准的含义 102

(二)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 109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116

(一)外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116

(二)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123

(三)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完善 133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136

(一)外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37

(二)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43

(三)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比较 149

第五章 证明方法之一:各种类证据 152

一、证据概述 152

(一)证据的含义 152

(二)证据的属性 154

(三)证据的理论分类 162

二、刑、民诉讼中的证据种类 169

(一)物证 170

(二)书证 172

(三)证人证言 177

(四)鉴定意见 183

(五)勘验笔录 187

(六)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190

(七)当事人陈述 194

第六章 证明方法之二:推定和司法认知 202

一、推定 202

(一)推定概述 202

(二)刑事诉讼中的推定 210

(三)民事诉讼中的推定 218

二、司法认知 225

(一)司法认知概述 225

(二)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 234

(三)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 242

第七章 证明方法之三:证据规则 247

一、证据规则概述 247

(一)证据规则的含义 247

(二)证据规则的功能 248

(三)证据规则的体系 251

二、相关性规则 253

(一)相关性规则概述 253

(二)相关性规则的主要内容 256

(三)我国的相关性规则 259

三、传闻证据规则 261

(一)传闻证据规则概述 261

(二)排除传闻证据的缘由 263

(三)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 265

(四)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立法中的体现 266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68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268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域外参考 271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275

(四)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77

五、最佳证据规则 281

(一)最佳证据规则概述 281

(二)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 283

(三)我国法律中的最佳证据规则 285

六、证人拒证特权规则 288

(一)证人拒证特权规则概述 288

(二)证人拒证特权规则的内容 290

(三)证人拒证特权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292

七、补强证据规则 293

(一)补强证据规则概述 293

(二)补强证据规则的国外立法例 295

(三)我国的补强证据规则 297

八、意见证据规则 299

(一)意见证据规则概述 299

(二)国外的意见证据规则及其例外 301

(三)我国台湾地区意见证据规则 303

(四)意见证据规则在我国大陆的适用 304

第八章 证明过程 305

一、证据收集 305

(一)证据收集概述 305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 318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 330

二、举证 333

(一)举证概述 333

(二)举证的方式 333

(三)举证时限 335

(四)证据交换 337

三、质证 339

(一)质证概述 339

(二)刑事诉讼中的质证规则 345

(三)民事诉讼中的质证规则 351

四、认证 354

(一)认证概述 354

(二)刑事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358

(三)民事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359

法律、司法解释缩略语 361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