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迷舟摆渡  陈培浩诗歌评论集
  • 作 者:陈培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4030737
  • 标注页数:246 页
  • PDF页数:26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1 ≥24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自序:那些本真生命的寻找者 1

绪论:身份危机、诗歌失语和写作认同 1

第一章 形式实践和待解的精神叙事 21

第一节 想象力和精神支点:傻正诗歌的语言气质及其待解的问题 22

第二节 圆满的危机:江南侠客陈仁凯 30

第三节 诗歌写作的“中年危机”:从诗到散文的杜国光 40

第二章 青春写作的耐力危机 48

第一节 情感叙事和青春写作的桃花岛:泽平诗歌的一种观察 49

第二节 流落的王子不及物的诗:杜伟民诗歌解读 64

第三章 诗歌写作的“路径依赖” 76

第一节 底层写作和诗人身份的转换:郑小琼诗歌的身份及视角 77

第二节 所有的出走,都为了归来:浅论郑子龙的诗歌特色及“失语” 103

第三节 质疑是现代诗人的重要素质:金森峰诗歌的古典经验及其待解的问题 125

第四章 精神还乡和焦虑消解 139

第一节 一个灵魂安居者的精神路径:黄礼孩诗歌的宗教情怀和精神价值 139

第二节 黄昏诗歌的自然情怀和焦虑消解机制 161

第三节 挖掘虚无的“出生地”:黄金明《洞穴》的精神还乡和启示 181

第四节 蝴蝶和牛虻:朵渔诗歌写作的精神认同 191

结语:摆脱固化的写作认同 208

主要参考书目 218

附录: 220

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内涵 220

文本细读和文化批判的缝隙——郑愁予《错误》的女性主义解读 231

后记 24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