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情境下的产学合作研究  理论与实证分析  英文
  • 作 者:苏德金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4161410
  • 标注页数:194 页
  • PDF页数:21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4 ≥19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概述 1

2.研究目的 5

3.研究框架 6

第2章 高校与国家创新系统 10

1.国家创新系统 11

1.1 国家创新系统 11

1.2 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 13

2.大学 15

2.1 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高校 15

2.2 中国的高校与技术进步 18

第3章 高校与区域创新系统:以北京为例 22

1.引言 23

2.理论回顾 25

2.1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高校 25

2.2 大学衍生企业与区域创新系统 27

3.北京的高校与区域创新系统 30

3.1 资源基础观视角下的北京高校优势 31

3.2 北京高校与区域创新能力 46

4.讨论 52

5.对高校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启示 54

5.1 对财政政策的启示 55

5.2 对高校政策的启示 56

5.3 对高校创业的启示 56

5.4 对韩国的启示 57

6.结论 58

第4章 国家层面的科技政策与产学合作 59

1.引言 59

2.中国情境 60

3.与产学合作相关的国家科技政策 62

3.1 高校附属国家重点实验室 62

3.2 星火计划 64

3.3 863计划 65

3.4 国家火炬计划 66

3.5 科技园区 69

3.6 大学科技园 71

3.7 211工程 73

3.8 985工程 74

3.9 国家级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75

3.10 111计划 76

3.11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77

4.国家科技政策在产学合作中的作用 78

4.1 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79

4.2 强化产学合作力度 80

4.3 孵化大学衍生企业 81

5.讨论 84

5.1 政策启示 85

5.2 不足与研究建议 86

6.结论 86

第5章 区域科技政策与产学合作:以南京为例 88

1.引言 88

2.南京产学合作概况 91

3.与产学合作相关的南京市科技政策 92

3.1 五大重点科技政策 92

3.2 八项人才计划 95

3.3 321人才计划 99

4.讨论 101

4.1 南京高校的产学合作 101

4.2 区域科技政策在产学合作中的作用 102

5.结论 102

第6章 高校科技政策与产学合作:以南京大学为例 104

1.引言 104

2.南京大学的主要科技政策 106

2.1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 106

2.2 针对产学合作的激励政策 107

2.3 高校财政支持 108

2.4 产学合作基地 109

2.5 大学科技园 110

3.讨论 113

3.1 研究问题的总结 113

3.2 启示 114

3.3 研究不足 118

3.4 未来研究建议 118

4.结论 119

第7章 创办大学衍生企业的理论模型分析:以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为例 120

1.引言 121

2.研究背景 123

2.1 硅谷模式 123

2.2 中国情境下的大学衍生企业 124

3.模型建议:中国高校如何创办衍生企业 125

3.1 高校内部因素 127

3.2 政策因素 130

3.3 产业因素 133

3.4 市场因素 135

4.讨论与结论 137

第8章 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导向、与高校的关系强度、新创绩效 139

1.引言 140

2.理论回顾与假设 142

2.1 创业导向 142

2.2 创业研究中的“关系” 145

2.3 新创绩效 147

2.4 创业导向、与母校的关系强度、新创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148

3.研究方法 155

3.1 问卷 155

3.2 数据收集 156

4.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157

4.1 样本 157

4.2 假设检验与结果 159

5.讨论 170

5.1 贡献 171

5.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173

6.结论 174

参考文献 175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