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吴兆丹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2419341
- 标注页数:164 页
- PDF页数:17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73 ≥16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 4
1.1.3 研究意义 5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7
1.2.1 已有研究综述 7
1.2.2 研究现状述评 18
1.3 主要研究内容 20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21
1.4.1 技术路线 21
1.4.2 研究方法 23
1.5 研究的创新点 25
第2章 水足迹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27
2.1 相关概念界定 27
2.1.1 水足迹概念界定 27
2.1.2 其他相关概念界定 30
2.2 基于“生产-消费”视角的水足迹地区间比较理论框架 33
2.2.1 地区水足迹比较理论框架 33
2.2.2 水足迹降低途径选择理论框架 36
2.2.3 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多层次理论框架 38
2.3 基于“生产-消费”视角的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分析 39
2.3.1 基于“生产-消费”视角的地区水足迹载体分析 39
2.3.2 基于“生产-消费”视角的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分析框架 41
2.4 研究方法适用性分析 45
2.4.1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45
2.4.2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47
2.4.3 差异分解方法的适用性 49
第3章 基于“生产-消费”视角的我国地区水足迹模型 50
3.1 水足迹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编制 50
3.1.1 水足迹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基本框架 51
3.1.2 我国水足迹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编制思路 53
3.1.3 我国水足迹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编制步骤 54
3.2 基于“生产-消费”视角的我国地区水足迹模型构建 64
3.2.1 基于生产视角的我国地区水足迹模型构建 64
3.2.2 基于消费视角的我国地区水足迹模型构建 68
第4章 基于生产视角的我国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分析 75
4.1 数据来源说明 76
4.2 我国生产水足迹总体地区间比较 78
4.2.1 生产水足迹总量地区间比较 78
4.2.2 生产水足迹需求地区间比较 80
4.2.3 生产水足迹相关指标地区间比较 84
4.3 经济区域层次下我国生产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90
4.3.1 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间比较 90
4.3.2 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内省市区间比较 93
4.4 产业结构层次下我国生产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96
4.4.1 第一产业生产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97
4.4.2 第二产业生产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100
4.4.3 第三产业生产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103
第5章 基于消费视角的我国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分析 107
5.1 我国总水足迹总体地区间比较 108
5.1.1 总水足迹总量地区间比较 108
5.1.2 总水足迹需求地区间比较 109
5.1.3 总水足迹来源地区间比较 112
5.1.4 总水足迹相关指标地区间比较 114
5.2 经济区域层次下我国总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117
5.2.1 总水足迹经济区域间比较 117
5.2.2 总水足迹经济区域内省市区间比较 120
5.3 产业结构层次下我国总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123
5.3.1 第一产业总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123
5.3.2 第二产业总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123
5.3.3 第三产业总水足迹地区间比较 127
第6章 我国水足迹降低途径选择 131
6.1 我国水足迹降低途径选择原则 131
6.2 生产调整 134
6.2.1 有必要进行生产调整的地区 135
6.2.2 有关地区生产调整的内容 136
6.3 消费调整 141
6.3.1 有必要进行消费调整的地区 141
6.3.2 有关地区消费调整的内容 142
6.4 贸易调整 145
6.4.1 有必要进行贸易调整的地区 146
6.4.2 有关地区贸易调整的内容 147
6.5 相关保障措施 149
6.5.1 加强水足迹理论研究 150
6.5.2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150
6.5.3 保证资金支持 151
6.5.4 扩大公众参与 152
参考文献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