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 作 者:王迁,王凌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0099842
  • 标注页数:255 页
  • PDF页数:26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7 ≥25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3

一、构成“间接侵权”的行为均不受“专有权利”的控制 3

二、“间接侵权”以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 4

三、“间接侵权”以“直接侵权”的存在或即将实施为前提 5

第一章 版权间接侵权 7

第一节 版权法中间接侵权的类型 8

一、教唆、引诱或帮助他人实施版权侵权 8

二、“直接侵权”的预备行为和扩大侵权后果的行为 11

三、许可侵权 11

第二节 “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及对“间接侵权”认定的影响 15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中的版权间接侵权 20

一、网络环境中版权“间接侵权”规则发展的背景 20

二、网络环境中版权“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划分 23

三、认定网络服务商“帮助侵权”行为的基本原则 40

四、认定各类网络服务“帮助侵权”的规则 46

五、认定产品提供者“间接侵权”的规则 81

第二章 商标间接侵权 97

第一节 商标法中“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之间的界限 98

第二节 两种界定“直接侵权”的立法例和观点 100

第三节 商标法中“间接侵权”的类型 104

一、向其他经营者提供“侵权工具” 104

二、引诱其他经营者实施商标侵权或未采取合理措施阻止其侵权 106

三、印刷商、广告商和包装商等制作、印刷商标标识或在包装上附着商标标识 119

四、有意向售假者提供经营场所 122

第四节 我国《商标法》应合理地划分“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界限 125

一、《商标法》的缺陷之一:没有将“导致混淆”作为构成“直接侵权”的条件 126

二、《商标法》的缺陷之二:错误地将擅自制造商标标识界定为“直接侵权” 128

三、合理地划分“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界限 129

第五节 我国《商标法》应合理地规定各种“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 131

第三章 专利间接侵权 136

第一节 各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主要特征考查 137

一、美国 137

二、日本 141

三、德国 144

第二节 欧共体专利公约 147

第三节 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现状及问题 149

一、专利间接侵权实例的出现 149

二、传统民法理论所存在的问题 151

三、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的审判依据 152

第四节 立法建议 154

一、关于间接侵权对象 154

二、关于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 156

三、关于专利间接侵权与直接侵权之间的关系 158

四、关于专利间接侵权的行为类型 162

五、关于专利间接侵权的抗辩事由 163

第五节 结论 164

附录:Perfect10公司诉Google案(中英文) 167

后记 253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