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
  • 作 者:徐维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3643900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一、研究目的 3

二、研究意义 4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5

一、国外研究动态 5

二、国内研究动态 9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7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9

一、技术路线 19

二、研究方法 20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21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界定 23

一、“壁垒”与“措施”之争 23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25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28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32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差距前提论 32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博弈论模型 34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效应分析 36

第三章 国外主要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及我国的应对现状 44

第一节 主要出口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概况 44

一、美国 44

二、欧盟 48

三、日本 50

第二节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做法 53

一、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54

二、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实施与强化 55

三、产品包装与标签的规范化 56

第三节 我国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56

一、技术法规、标准及认证发展滞后 56

二、检验检疫投入不足 57

三、包装与标签管理缺位 59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及检验 61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促成因素 61

一、社会政治因素 62

二、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 65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促成因素的实证检验 75

一、指标及样本的选择 76

二、研究方法 76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77

第三节 结论 82

第五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风险的影响效应 84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致成本风险 84

一、成本风险的产生 84

二、削弱价格优势 86

三、陷入反倾销困境 96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通关风险 98

一、合格评定延时风险 98

二、海关扣留风险 98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平添贸易摩擦风险 104

一、中欧氯霉素事件 104

二、中韩泡菜贸易风波 105

三、启示 107

第六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生产的影响效应 109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出口企业技术进步 109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路径 111

二、模型、数据来源与说明 113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114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出口企业质量水平 121

一、被调查出口企业基本情况 122

二、典型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 123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加速出口企业绿色转型 127

第七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规模的影响效应 131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规模的影响路径 132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3

一、引力模型建立 133

二、变量的选择 134

三、样本及数据来源 136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及讨论 137

一、来自全球19个样本国家的分析 137

二、基于三大自贸区视角的分析 139

三、重点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额的检验 147

第八章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53

第一节 政府层面 153

一、加强与贸易伙伴国谈判 154

二、建立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信息提供机制 155

三、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提高服务水平 157

第二节 行业协会层面 160

一、完善与国外相关组织的谈判机制 161

二、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预警机制 162

三、强化企业的团队合作意识 162

第三节 企业层面 163

一、加大符合成本投入 164

二、推行“基地+企业+标准化”模式 166

三、把握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利时机 167

四、打造绿色品牌 167

第九章 结语 168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68

第二节 研究展望 170

参考文献 172

后记 185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