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医药研究生  第2版
  • 作 者:崔瑞兰主编;关晓光,程现昆,陈小平,吉广庆副主编;王良滨,张丽,王高峰,陈文,勾瑞波,陈小平,邓蕊,徐蓉,付晓男,崔瑞兰,吉广庆,智广元,关晓光,程现昆,李大凯,魏锦京,李联敬编委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7228459
  • 标注页数:164 页
  • PDF页数:17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77 ≥16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1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4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6

医学问题与思考:医学与自然辩证法 8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0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0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4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8

医学问题与思考:基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中西医学之差异 2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22

一、系统自然观 23

二、人工自然观 28

三、生态自然观 32

医学问题与思考:医学模式的生态诉求 3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3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39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39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44

三、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46

医学问题与思考:关于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讨论 49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50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50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55

医学问题与思考: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5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6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60

一、分析和综合 60

二、归纳和演绎 62

三、从抽象到具体 66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69

医学问题与思考:中医理论的辩证思维方法 69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和批判思维方法 70

一、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71

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72

三、批判性思维 77

四、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80

医学问题与思考:《黄帝内经》的形象思维方法——取类比象 82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83

一、数学方法及其作用 83

二、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 87

三、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89

医学问题与思考:医学的系统思维方法 92

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93

一、科学实践的方法 93

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99

医学问题与思考:辨证与辨病:中西医诊断方法之差异 10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05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05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105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108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110

医学问题与思考:医学的社会功能与医学技术的异化 114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115

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和内涵 115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制 118

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121

医学问题与思考:医患关系与医生的行为规范 124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125

一、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 125

二、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保障 128

三、科学技术运行的人文引导 131

医学问题与思考: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135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38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138

一、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138

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 140

三、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 142

四、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 143

五、习近平的科学技术思想 145

医学问题与思考:毛泽东与中医 147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 148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成 148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 150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 152

医学问题与思考:习近平对中医药的重要论述 154

第三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 156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156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 157

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158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159

医学问题与思考:中医原创思维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162

主要参考书目 164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