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释疑
  • 作 者:赵晋元,王福林主编;安邦胜,刘国亮,孙亮,高玉萍,陈郅春副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2419668
  • 标注页数:567 页
  • PDF页数:57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6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79 ≥56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 伤寒论解读释疑 1

绪论 1

原序 1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3

一、太阳病提纲 13

二、论中风 13

三、论伤寒 14

四、论传与不传 14

五、论温病与风病 15

六、论阴阳、寒热、预后 16

七、论桂枝证——主之,可与不可与及加减法 19

八、论变证与变方 2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44

九、论太阳之气循经而入——葛根证 44

十、论太阳之气在表——麻黄证 47

十一、论大小青龙功用之不同 49

十二、论病有在“表”在“外”之不同,汤有“麻黄”、“桂枝”之各异 54

十三、论汗、吐、下三法不可误用 59

十四、论发汗后的烦渴之证 72

十五、论栀子豉汤之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76

十六、论虚人不可发汗——汗后变证无常 81

十七、论汗、下及救表、救里有先后缓急之分,不得倒行逆施 85

十八、论柴胡汤之证治 87

十九、论火攻之害 106

二十、论吐之失宜 114

二十一、论血证——从小便之利与不利验之 11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21

二十二、论结胸、脏结、痞气之证 121

二十三、论太阳病在络、合于阳明、而为白虎之热证 156

二十四、论太阳少阳之并病、合病 156

二十五、论伤寒所致风湿相搏之病 159

二十六、论浮、滑、结、代诸脉之证 162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66

二十七、阳明证提纲 166

二十八、论阳明之气,主表而外合太阳,主里而内关津液 167

二十九、论阳明之气与太阴为表里,且中合于少阳、外合于太阳 168

三十、论阳明之中风、中寒 169

三十一、论阳明胃虚之证 171

三十二、论阳明居中土,主灌溉于上下内外四旁 172

三十三、论阳明主里,复外合于表气,内通于经脉,复还于胃中 173

三十四、论阳明病之不可攻下者 174

三十五、论可攻之证——三承气各有所主 174

三十六、论谵语各证之治法 176

三十七、论阳明三焦有寒、冷、燥热之病 182

三十八、论阳明之气内通于心胸腹胃,凭胁而枢转于外内 183

三十九、论阳明病之桂枝证与麻黄证 187

四十、论阳明为燥热之经,总统气血;故可病于气,而亦可病于血 188

四十一、论大承气汤可以攻胃实不可以攻胃虚 190

四十二、论太阳阳明 192

四十三、论阳明自病,非关转属——可攻、急下、当下 196

四十四、论下宿食及下瘀血 199

四十五、论阳明之热合太阴之湿而为发黄证 200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03

四十六、少阳病提纲 203

四十七、论少阳三禁 203

四十八、论转属及坏病 205

四十九、论合病、传经及欲解 205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08

五十、太阴证提纲 208

五十一、论欲愈、欲解 208

五十二、论在外与在内 209

五十三、论转属与自病 210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13

五十四、少阴病提纲 213

五十五、论少阴之水火阴阳 213

五十六、论少阴病不可发汗 214

五十七、论少阴欲愈及可治之证 215

五十八、论少阴热化证 216

五十九、论少阴阳气衰微而为不治之死证 216

六十、论少阴自得之病,或得太阳之标,或得君火之化,或得水阴之气,或在于表,或在于里,或在于经,或归于中土,不可执一而治 218

六十一、论少阴主枢,旋转内外,无有止息,逆则病 226

六十二、论少阴四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不必尽属于阳虚 230

六十三、论少阴急下、急温之证 237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40

六十四、厥阴病提纲 240

六十五、论厥阴病之自愈及欲解 240

六十六、论厥逆与发热 241

六十七、论不治之死证 250

六十八、论厥阴有寒有热有虚有实 251

六十九、论厥阴下利有阴阳寒热虚实生死之不同 257

七十、论厥阴之呕有气血寒热虚实之不同 264

七十一、论厥阴之哕证 266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267

七十二、霍乱病提纲 267

七十三、论预后 267

七十四、论霍乱之治法 268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275

七十五、论阴阳易 275

七十六、论差后之劳复与食复 276

七十七、论伤寒差后余邪未尽有虚实寒热水气表里诸证 277

下篇 金匮要略解读释疑 283

金匮要略方论序 283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285

一、五脏间之互相联系与互相制约 285

二、预防疾病重于治疗 286

三、关于疾病的诊断 287

四、关于治疗与护理 294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297

一、痉病 297

二、湿病 303

三、暍病 314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317

一、百合病 317

二、狐惑病 322

三、阴、阳毒病 325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326

一、疟病之脉证与治疗原则 326

二、疟母及瘅疟、温疟、牝疟等之证治 326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330

一、中风病 330

二、历节病 33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340

一、血痹病 340

二、虚劳病 341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358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369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373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380

一、腹满 380

二、寒疝 398

三、宿食 406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410

一、肺脏 410

二、肝脏 410

三、心脏 412

四、脾脏 413

五、肾脏 415

六、三焦 417

七、积聚 418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420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446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453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474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484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494

一、呕吐哕 494

二、下利 507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515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522

一、趺蹶 522

二、手指臂肿 522

三、转筋 523

四、阴狐疝 523

五、蚘虫 524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528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537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545

购买PDF格式(16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