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教化与超越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教化与超越
  • 作 者:李建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5449
  • 标注页数:277 页
  • PDF页数:29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0 ≥27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导论 1

一 教什么与成就什么 1

二 问题析出 6

三 研究思路 9

四 文献综述 10

五 研究对象界说与概念界定 24

六 研究意义与方法 35

第一章 立论基础:道德教育中的前提性问题审理 39

第一节 道德教育中人的问题 41

一 中西方人性善恶之争及立于其之上的道德教育 42

二 一个现实的谎言:道德教育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性” 58

第二节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道德教育 64

一 作为发展性存在的人与道德教育 66

二 作为关系性存在的人与道德教育 73

第三节 道德教育的本真 80

一 道德教育改造人性的狂妄 81

二 道德教育创造新人的可能 85

第二章 发生原理:教化与超越 90

第一节 生存的突围:超越的现实性 93

一 人从自然中突围: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显现 94

二 人从社会中突围: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 99

第二节 无法逃离的共在:教化的必然性 105

一 人就是国家 106

二 语言的神奇“魔力” 112

三 人被语言所教化 117

第三节 道德教育中的教化与超越 120

一 “现实的个人”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 121

二 维护阶级的统治是道德教育的现实 124

三 教化的悖论 128

第三章 历史变迁: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 144

第一节 化民成俗:整体主义德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与演进 145

一 奠基与传承:中国古代德育价值取向论略 145

二 冲突与整合:近代中西德育价值取向的交汇 152

三 断裂与嬗变:“五四”时期中国德育价值取向的现代转型 155

第二节 祛魅入巫:泛政治化德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与演进 160

一 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德育观及十七年的德育实践 161

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偏向:政治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统治术” 167

三 简单的结论:主体性的培养关乎道德教育的成败 175

第三节 回归本体:道德教育打破整体主义价值取向走进人的生活世界 177

一 潘晓来信——中国道德教育史上的“破冰”事件 178

二 当前中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182

三 简单结论:倡导共生是未来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194

第四章 现实观照: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 196

第一节 他者向度:一个新的哲学视阈 200

一 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审理 200

二 “他者”哲学在当代的出场 205

三 “他者”哲学的价值意蕴 209

第二节 面向他者:当代道德教育无可遁逃的历史使命 218

一 全球化时代人的生存境遇 219

二 全球化时代道德危机的彰显 222

三 面向他者:走出“无我”与“唯我”两难困境的道德教育 227

第三节 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 231

一 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的意蕴 232

二 “认识自我,培育理性”——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244

三 “参天之木,以顺其性”——培养有个性的人 248

结语:在废墟中诗意地栖居——兼谈当代道德教育的双重“围城” 253

一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历史境遇 254

二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需要整合的资源 256

三 在废墟中诗意地栖居 261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