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由凡至圣  阳明心学工夫散论
  • 作 者:张卫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08056238
  • 标注页数:296 页
  • PDF页数:32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2 ≥29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 由凡至圣:王阳明体悟本心的工夫阶次 以王龙溪《悟说》《滁阳会语》为中心的考察 1

(一)《悟说》概括的工夫四阶次 2

(二)《滁阳会语》所述王阳明体悟本心的工夫历程 7

(三)结语 29

二 阳明学者罗念庵体悟良知的工夫历程 34

(一)悟前 36

(二)证悟 47

(三)保任 50

(四)彻悟 57

(五)忘悟 62

(六)结语 66

三 良知与自证分 以王阳明良知学为中心的论述 69

(一)自证分释良知的学术溯源 70

(二)自证分与良知之体 76

(三)自证分与良知之照 80

(四)自证分与良知之境 86

(五)结语 90

四 当下一念之别:阳明学见在良知之争的关键问题 以王龙溪与聂双江、罗念庵的争论为中心 92

(一)见在良知说的基本含义和讨论背景 93

(二)圣愚之辨概述 98

(三)双方对“当下一念”的不同体知 101

(四)结语 113

五 “念念致其良知”何以可能? 再谈见在良知说的核心焦点与体认维度 115

(一)见在良知之争的核心焦点 115

(二)圣愚之辨的两个理解层面 120

(三)独知、当下一念、直心自照 126

(四)双方体认维度之别 137

(五)如何“信得及良知” 142

(六)结语 146

六 “信得及良知”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从王阳明到王龙溪的论述 150

(一)阳明“信得及良知”的生命印证 151

(二)信得及良知之无知与无不知 158

(三)王龙溪的“一念自信”工夫 171

(四)结语 180

七 以良知开物成务 阳明学者以心性贯通事功的工夫实践与障难论析 183

(一)王阳明军政生涯中的工夫实践及理据 184

(二)阳明后学以心性贯通事功的实践 193

(三)工夫障难 199

(四)结语 206

八 江右王门学者邹东廓之戒惧说论析 209

(一)思想脉络 210

(二)工夫路径 220

(三)本体与工夫 227

(四)思想定位及意义 245

九 儒道交融:罗念庵一体两面的终极关怀 257

(一)一生纠结:病厄之危—道业未成 259

(二)阳明学者的基本共识:良知无生死 270

(三)一体两面的终极关怀:儒道交融 280

(四)结语 294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