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从群众到公众  中国受众研究的话语变迁
  • 作 者:徐桂权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1535030
  • 标注页数:256 页
  • PDF页数:27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0 ≥25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意义 2

第二节 研究现状 3

第三节 话语理论框架与扎根研究策略 7

第四节 章节安排 9

第二章 理论框架 12

第一节 作为话语的知识 12

一、社会形塑知识:经典知识社会学的观点 13

二、作为文化的知识:新知识社会学的观点 17

三、知识的话语建构与斗争:话语理论的框架 23

第二节 “受众”观念的话语建构 41

一、受众研究的范式话语 43

二、受众研究的理论话语 47

三、受众研究的概念维度 72

第三章 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85

第一节 研究方法论 85

一、从话语理论到话语理论分析 85

二、建构主义的扎根理论方法论 89

三、在扎根研究中分析话语的敏感性概念 93

第二节 研究方法 96

一、资料采集 96

二、资料分析 98

三、语境化的分析 100

四、信度与效度 101

第四章 政治转型、经济改革与“受众”观念的兴起(1978—1989) 103

第一节 前奏:“人民”与“群众”的观念传统 104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观念 104

二、在民本与民主之间:近代中国的观念转型 106

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党报模式 107

四、新中国的总体性社会与意识形态宣传 108

第二节 受众研究的社会与学术界语境(1978—1989) 109

一、社会语境:政治、经济与传媒 110

二、学术界语境:启蒙话语与专业话语(1978—1989) 116

第三节 学术文本的分析:受众观念的表达(1980—1989) 122

一、党报话语:“人民”、“群众”的观念 123

二、民主话语:社会主义民主与舆论监督 126

三、媒体使用的话语:从读者、听众、观众到受传者 131

第四节 小结 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受众·消费者”观念的扩展(1990—2000) 140

第一节 社会和学术界语境(1990—2000) 140

一、社会语境:政治、经济与传媒 141

二、学术界语境:学术专业化与应用取向 148

第二节 学术文本的分析:受众观念的表达(1990—2000) 151

一、党报话语:坚持舆论的导向 152

二、民主话语:舆论监督与受众权益 154

三、市场话语:受众市场、消费者与阶层 157

四、媒体使用的话语:受众本位与受众认知 159

五、媒介文化的话语:大众文化的探讨 165

第三节 小结 167

第六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消费者·公民·用户”观念的建构(2001—2012) 170

第一节 受众研究的社会和学术界语境(2001—2012) 170

一、社会语境:政治、经济、社会与传媒 171

二、学术界语境:专业努力与批评姿态 177

第二节 学术文本的分析:“受众”观念的表达(2001—2012) 181

一、党媒话语的再阐释 182

二、市场话语及其批评 185

三、民主话语:公众观念的建构 188

四、媒体使用的话语:实践与实证 194

五、媒介文化的话语:阐释与批评 201

第三节 小结 203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205

第一节 受众理论与中国受众研究的话语接合 206

第二节 中国受众研究话语的浮动性与稳定性 210

第三节 未来研究的建议 213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5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