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发生与流变
  • 作 者:张卫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80136
  • 标注页数:248 页
  • PDF页数:26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2 ≥24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编 现代文学语言的发生与流变 27

第一章 “五四”作家语言的转型与现代文学语言的发生 27

第一节 鲁迅等作家语言的转型 28

第二节 郁达夫等作家的语言转型 32

第三节 叶圣陶等作家的语言转型 36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中国作家的语言探索及意义 41

第一节 语言自身的建设 42

第二节 新文学的扩展与语言的跟进 49

第三节 大众语运动与新式白话的推广 54

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的变革及意义 59

第一节 新的时代导向 59

第二节 作家生活与创作环境的改变 62

第三节 解放区本土作家的崛起 66

第四节 变革的意义 69

第四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方言问题 73

第一节 中国早期语言变革中的方言问题 74

第二节 新文学的方言理论与策略 81

第三节 新文学作家的方言实践 88

第二编 新中国成立后30年文学语言的流变 97

第一章 当代“工农兵”作家语言论 97

第一节 早期教育与身份认同 98

第二节 语言政策的引领与导向 102

第三节 当代工农兵作家的语言形态 106

第二章 “十七年”作家的语言探索与创新 112

第一节 语言欧化方面的探求 112

第二节 语言诗化方面的探求 117

第三节 口语化方面的探求 120

第三章 “文革”小说语言的特点 124

第一节 文学语言的政治化 124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模式化 128

第三节 刻板与规范并存 130

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的方言问题 133

第一节 新的语境与新的策略 134

第二节 方言使用的新特点 138

第三编 新时期文学语言的流变 145

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小说语言流变论 145

第一节 艰难的起步 146

第二节 在借鉴中创新 148

第三节 转型与提高 151

第二章 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差异与语言差异 162

第一节 文学观的差异与语言差异 163

第二节 语言传统的传承与语言差异 168

第三节 文化背景与语言差异 176

第三章 新时期小说“新诗性”语言的建构 180

第一节 语言转型与诗性功能的重建 181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现代汉语诗性的自觉 185

第三节 新时期作家对诗性语言的探讨 190

第四章 新世纪中国小说语言论 204

第一节 民间语言的使用 204

第二节 语言的诗化实验 207

结语 213

附录 关于赵树理语言研究的审美反思 224

参考文献 23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