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丁新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305173271
- 标注页数:242 页
- PDF页数:25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4 ≥24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图表目录 1
代序 1
绪论:文明的起源与认同的产生 1
第一节 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概况 3
第二节 文明的概念 9
第三节 文明的内涵和动力 16
第四节 文明起源问题的诸多探索路径 22
第五节 本书主要内容和章节构成 31
第一章 中国文明东西二元说新论 34
第一节 考古学视野下的东西二元对立:以三足器为例 36
第二节 绿松石、花边罐和其他一些标志性分野特征 44
第三节 东方文化的西进与中原龙山文化的产生 48
第四节 仰韶文化部分西迁与马家窑文化的产生 51
第五节 庙底沟二期文化族属的探寻 54
本章小结 56
第二章 夏文化的起源:陶寺文化的性质与族属补证 57
第一节 陶寺遗址与夏文化起源的关系 57
第二节 陶寺“庙底沟二期文化层”性质判断 64
第三节 陶寺文化早期的都邑文化特征与尧舜时期联盟古国 73
第四节 陶寺文化中期的集权性文化特征与夏文化的产生 82
第五节 陶寺文化晚期龙山特征的回归与夏商周三代文化分野 94
本章小结 99
第三章 商文化的起源与龙山文化的复兴 101
第一节 先商文化与龙山文化的渊源关系 102
第二节 商文化的地望 106
第三节 商代的都邑统治结构 108
本章小结 111
第四章 戎的产生:以魏营子文化为例 112
第一节 魏营子文化的独特性 113
第二节 魏营子文化与相关文化年代上的衔接关系 115
第三节 魏营子文化与相关文化的考古学联系 118
第四节 魏营子文化与相关文化的历史文献联系 124
本章小结 130
第五章 周文化的起源:从三里桥到碾子坡 133
第一节 从三里桥到碾子坡:周人的起源与周夏关系 133
第二节 商周关系的历史地理考证与周人的流转过程 148
第三节 稷的出身与文王受命的文本隐喻 162
第四节 太伯奔吴与文王伐崇:周人克商的历史进程 166
第五节 “归马于华山之阳”辨正 178
本章小结 180
第六章 夷的出现:周人克商之后的社会治理 182
第一节 周人克商之初的基本态势 182
第二节 缘起:武王之忧、周公之祝、嘉禾之命 185
第三节 治理:天室、天邑、成周 190
第四节 天命:大诰、召诰、多士 198
第五节 有礼:皇矣、酒诰、梓材 204
本章小结 208
结语:孔子的夷夏观与诸夏认同的起源 209
参考文献目录 213
Abstracts 230
索引 235
后记 237
致谢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