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 作 者:刘欣然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7104809
  • 标注页数:143 页
  • PDF页数:16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64 ≥14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三、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的独特性 9

四、本书所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及框架结构 14

第一章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 17

第一节 时代背景:解放与束缚的变奏 17

一、斯大林化策略的推行 18

二、斯大林主义的致命要害 19

三、非斯大林化的历史进程 20

第二节 青年马克思和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对其理论的影响 22

一、理论渊源:青年马克思批判的人本主义 23

二、思想先导: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对其理论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2

第二章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33

第一节 实践哲学的理论框架 33

一、实践哲学的理论观点 34

二、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 37

三、实践哲学同传统哲学的不同 40

第二节 实践哲学是一种社会批判哲学 42

一、对马克思学说的创造性诠释 42

二、对社会主义的批判性反思 45

本章小结 49

第三章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 5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沿革 5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51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53

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55

第二节 斯托扬诺维奇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59

一、对国家主义的批判 59

二、科层制组织成为社会的主人 64

三、国家主义是异化的意识形态 66

第三节 人道主义批判与社会革命 68

一、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意识 68

二、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革命 70

三、革命者必须践行理论 73

本章小结 74

第四章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民主思想 7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解 7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论 76

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民主的阐释 79

第二节 斯托扬诺维奇对于民主的阐释 82

一、对民主概念的解析 83

二、对民主的专政 85

三、民主的决策模型——自治的共同体 87

第三节 自治的现实困境 90

一、社会自治本身的异化 90

二、经济与道德的悖论 92

三、走向社会的完全自治 93

本章小结 95

第五章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伦理学思想 96

第一节 马克思思想的伦理学底蕴 96

一、马克思思想中的伦理学维度 96

二、伦理学的理论支撑 98

三、革命的行动伦理学 100

第二节 革命运动的性格因素 101

一、集体主义的性格特征 102

二、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性格特征 104

第三节 对革命道德困境的思考 106

一、革命手段与革命目的相异化 106

二、异化的革命组织成为革命手段 108

三、走向成熟的共产主义 109

本章小结 111

第六章 对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的评价 113

第一节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的借鉴价值 113

一、实践哲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13

二、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115

三、自治:社会主义改革的有益探索 117

第二节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119

一、缺少对南斯拉夫历史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分析 119

二、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所有制形态 120

第三节 斯托扬诺维奇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121

一、对我国民主建设的现实启示 121

二、对重建中国当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意义 123

三、对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凸显 124

结语 126

一、社会主义理论的多维视野 126

二、作为一个“动词”的社会主义 134

参考文献 136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