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病原生物与免疫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病原生物与免疫
  • 作 者:任云青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40157209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

第一节 免疫及免疫功能 1

第二节 免疫类型 1

第二章 抗原 4

第一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4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5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6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7

第三章 抗体及免疫球蛋白 12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2

第二节 抗体的功能 14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15

第四节 抗体的制备 17

第四章 补体系统 20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性质 20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21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4

第五章 MHC分子 26

第一节 HLA复合体 26

第二节 HLA分子 28

第三节 HLA与临床医学 31

第六章 免疫系统 33

第一节 免疫器官 33

第二节 免疫细胞 35

第三节 免疫分子 43

第七章 免疫应答 48

第一节 概述 48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9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54

第四节 免疫调节 57

第五节 免疫耐受 60

第八章 抗感染免疫 64

第一节 固有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64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66

第三节 抗各类病原生物感染的免疫 67

第九章 超敏反应 7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7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7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75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77

第十章 免疫学应用 80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80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83

第十一章 病原微生物概论 89

第十二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92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92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 98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变异 105

第十三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108

第一节 细菌感染源及感染途径 108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109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类型 112

第四节 医院感染 113

第五节 细菌感染检测法 116

第十四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118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18

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菌 121

第三节 白喉棒状杆菌 122

第四节 肺炎链球菌 123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的细菌 123

第六节 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24

第十五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126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26

第二节 志贺菌属 128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29

第四节 霍乱弧菌 132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 133

第六节 消化道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33

第十六章 创伤感染病原菌 136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36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38

第三节 破伤风梭菌 139

第四节 产气荚膜梭菌 140

第五节 无芽孢厌氧菌 141

第六节 其他细菌 142

第七节 创伤感染的防治原则 143

第十七章 引起食物中毒细菌 144

第一节 副溶血性弧菌 144

第二节 肉毒梭菌 145

第三节 其他引起食物中毒细菌 146

第四节 食物中毒防治原则 146

第十八章 性传播细菌 148

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 149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150

第三节 沙眼衣原体 151

第四节 溶脲脲原体 152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原则 152

第十九章 动物源性细菌 154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154

第二节 鼠疫耶尔森菌 155

第三节 立克次体 155

第四节 其他动物源性细菌 155

第五节 动物源性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56

第二十章 真菌 157

第一节 真菌概述 157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真菌 160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162

第一节 病毒大小与形态 162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63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164

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 165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致病性与感染 168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168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171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173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173

第二节 麻疹病毒 174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 175

第四节 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176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177

第六节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77

第二十四章 肠道感染病毒 180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180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181

第三节 轮状病毒 181

第四节 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8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184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184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185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188

第四节 其他肝炎病毒 189

第五节 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190

第二十六章 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 193

第一节 虫媒病毒 193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194

第二十七章 逆转录病毒 196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96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198

第二十八章 其他途径感染病毒 200

第一节 疱疹病毒 200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 202

第二十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论 203

第一节 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 203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205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流行和防治 206

第三十章 肠道寄生虫 208

第一节 肠道寄生蠕虫 208

第二节 肠道寄生原虫 214

第三节 肠道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及防治原则 216

第三十一章 脏器寄生虫 218

第一节 华支睾吸虫 218

第二节 卫氏并殖吸虫 219

第三节 细粒棘球绦虫 221

第四节 脏器寄生虫病实验诊断及防治原则 222

第三十二章 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 224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 224

第二节 马来布鲁线虫和班氏吴策线虫 226

第三节 疟原虫 227

第四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229

第五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229

第三十三章 其他部位寄生虫 231

第一节 泌尿生殖道寄生虫 231

第二节 皮肤肌肉寄生虫 232

参考文献 234

相关网址 23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