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西晋文学考论pdf电子书下载 > 文学
西晋文学考论
  • 作 者:俞士玲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5055256
  • 标注页数:436 页
  • PDF页数:45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53 ≥43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编 西晋文学系年考证 3

第一章 张华文学系年考证 3

一、早年丧妻与《永怀赋》、《感婚赋》、《感婚诗》的创作 3

二、《博陵王宫侠曲》、《壮士篇》、《励志诗》考 7

三、《鹪鹩赋》创作年代与题旨新论 12

四、从泰始后宫教育看《女史箴》的创作——兼论《女史箴》非为贾后作 19

五、张华《上巳篇》、张协《洛禊赋》考 24

六、《归田赋》的创作背景 27

七、张华元康中的政治地位以及《答何劭诗》意旨 29

八、张华元康后期的作为 35

九、其他作品系年 38

第二章 傅玄与张载、张协文学系年考证 40

一、傅玄《正都赋》的创作年代 40

二、傅玄《答程晓诗》、《又答程晓诗》系年 43

三、傅玄《马先生传》的创作时间、源起和意旨 46

四、傅玄正始中的其他创作 50

五、傅玄其他作品系年 53

六、张载入蜀年代考 54

七、张载、张协早期创作 58

八、张载、张协后期经历以及若干诗文系年 60

第三章 左思文学系年考证 76

一、左芬对左思初仕的影响以及左思早年之作 76

二、左思咸宁中的创作 82

三、奢糜之风的批判与《咏史诗》的创作 87

四、九品中正制与《咏史诗》的创作 94

五、左思《三都赋》太康至元康中的流传 100

第四章 潘岳、潘尼文学系年考证 106

一、潘岳文学系年考证 106

二、潘尼文学系年考证 129

三、潘岳《秋兴赋》创作背景和实质考 145

四、《许由颂》非潘岳作 149

五、潘岳《内顾诗》考 150

六、潘岳《马汧督诔》考 153

附:任恺、贾充朋党之争考——兼论相关文学材料的政治性影响 160

第五章 傅咸、挚虞文学系年考证 169

一、《晋书·傅咸传》记事补正 169

二、傅咸《与尚书同僚诗》、《赠何劭王济诗》作于太康中 172

三、太康中的一次唱和 174

四、挚虞两为尚书郎考 176

五、挚虞其他作品系年 179

六、挚虞《文章志》考 181

七、挚虞《文章流别集》考 188

附:傅咸简谱 201

挚虞简谱 203

下编 西晋文学发展论 207

第一章 文人聚集与西晋文学的创作风貌 207

一、西晋人才与时间、地域分布 207

二、雅重诗赋之风 210

三、晋武帝华林园之会与晋代文学 213

四、张华的同好之会与西晋文学创作 218

五、张华的同好之会与西晋文学理论 222

六、陆机、陆云的同乡之会与西晋文学 224

第二章 西晋文学中的“巧构形似之言” 229

一、傅玄描写的单纯 229

二、薪火相传:傅玄与张载、张协 233

三、张协的“巧构形似之言” 237

四、张协诗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241

第三章 陆机成为“太康之英”的原因 245

一、江东学风对陆机文学的影响 245

二、洛下玄风对陆机文学的影响 263

三、论陆机对前代文学的继承 281

四、文学史上陆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兼论陆机对六朝文学的影响 308

第四章 从西晋诸家的创作方式看左思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325

一、傅玄的创作方式 325

二、陆机的创作方式 328

三、潘岳的创作方式 332

四、左思的创作方式 334

五、左思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意义 336

第五章 潘岳碑诔文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339

一、潘岳的碑诔文 339

二、潘岳诔文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344

三、潘岳哀辞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350

四、结论 356

第六章 关于玄言诗的一点釐清 357

一、六朝玄言诗说检讨 357

二、勾稽中朝玄言诗 364

三、也谈玄言诗定义 371

附录一 从“四友”到“八伯”——论两晋裸裎之风的兴起和发展 372

附录二 向、郭《庄子注》疑案解 388

附录三 纪瞻、顾荣赴洛谈易考论——兼谈西晋末南人的玄谈 397

附录四 也谈“八王之乱”的原因 407

参考文献 430

后记 435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