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研究  卷4
  • 作 者:张静如,孙秀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00067705
  • 标注页数:247 页
  • PDF页数:26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0 ≥24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长治久安”的治理形式 1

一、以德治国:儒家治国的基本理念 1

(一)“敬德保民” 2

(二)“为政以德” 5

(三)以德王天下 7

二、以法治国:法家治国的基本主张 14

(一)法家对“法”的认识 14

(二)法家的立法和司法原则 16

三、德主刑辅: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模式 19

(一)“德主刑辅”思想的历史传承 19

(二)“德主刑辅”方略的运作方式 33

第二章 治国安民的理念与行为 37

一、正己修身 37

(一)“正己修身”的重要价值 38

(二)“正己修身”的基本内容 43

(三)“正己修身”的基本方法 46

二、以民为本 48

(一)殷周:民本思想的萌芽时期 48

(二)春秋战国:民本思想的理论概括时期 50

(三)汉唐:民本思想的系统完善和实际运作时期 52

(四)宋元明清:民本思想的极致时期 55

三、勤政廉政 59

(一)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60

(二)廉洁从政,蠲浊扬清 62

(三)勤政廉政,相辅相成 69

四、选贤任能 70

(一)人才的价值 70

(二)识才之法 73

(三)选才标准 75

(四)用才之道 80

(五)育才之途 85

五、变法变革 88

(一)变法变革的理论 88

(二)变法变革的历程 91

六、居安思危 101

(一)“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01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2

(三)“安者非一日之安,危者非一日而危” 103

(四)“鉴国之安危,必取于亡国” 104

(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5

(六)“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107

(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8

(八)“于安思危,于治思乱” 109

第三章 治国安邦的国家制度 112

一、国家职能 112

(一)政治职能 112

(二)经济职能 115

(三)文化教育职能 119

(四)公共管理职能 122

二、国家机构 126

(一)国家机构设置和调整的原则 127

(二)中央机构 129

(三)地方机构 133

(四)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机构 137

三、制约与监督 141

(一)对君主的制约 141

(二)对百官的监督和制约 147

四、吏治 149

(一)选拔任用 149

(二)回避 153

(三)考核和奖惩 156

(四)俸禄 158

(五)退休 161

第四章 历史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165

一、重视“人治”,轻视“法治” 167

(一)“德治”与“法治”的实质都是“人治” 167

(二)“人治”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73

二、重视当政者的道德修养,轻视制度建设 177

(一)君子——当政者道德修养的目标 178

(二)吏治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 181

(三)重修养轻制度的危害 185

三、权责失衡 187

(一)君主享有一切权力,却不承担任何责任 188

(二)机构重叠,官吏争权夺利,推诿责任 191

(三)权责分离对于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94

附录 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典著作评介 195

一、《老子》 195

二、《论语》 203

三、《韩非子》 215

四、《春秋繁露》 222

五、《贞观政要》 231

六、《资治通鉴》 238

后记 24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