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前陆类含油气盆地共性与案例分析
  • 作 者:孙肇才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6055414
  • 标注页数:184 页
  • PDF页数:20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0 ≥1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分 前陆类盆地 3

第一章 前陆盆地的概念、沿革、类型和形成机制 3

一、前陆的概念 3

二、前陆盆地及前渊的概念 3

三、“碰撞后继前陆盆地”和“复活前陆盆地” 7

四、陆内前陆盆地的提出 10

五、中国中西部陆内前陆盆地存在的边界条件及前陆类盆地的3种主要成因类型 11

六、前陆类盆地的成因机制和演化 15

第二章 前陆类盆地风格和共性 23

一、面朝活动带和背靠稳定区的地质背景 23

二、前陆类盆地作为一个系统有内部相似的结构组成 26

三、递进推覆和前渊迁移运动学分析 35

四、前陆沉积体系的空间形态——楔形 39

五、在前陆类盆地中几乎都有一个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位置上不一致的现象存在 42

六、偏低的热流值与高的沉积(降)速率 45

七、在碰撞山链侧翼上有从基底拆离(厚皮)和薄皮滑脱褶皱组成的两种褶皱和冲断楔体 47

八、冲断席之下的“影子盆地” 52

九、油气在前陆盆地中的侧向运移规模可能很大 55

十、有相似的油气成藏组合——油气在前陆盆地中并“不偏爱背斜” 61

十一、在“前隆”上以不整合削截圈闭为主的成藏组合是前陆盆地常规和非常规最大的以油藏为主的聚集地带 72

十二、陆内前陆盆地的特殊风格 74

参考文献 77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83

案例之一:温故而知新——从鄂尔多斯盆地漫长油气调查勘探历史看一个前陆盆地整体的风格及油气勘探的经验与教训 83

一、历史的简单回顾 83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 83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重点谈地矿部系统) 85

二、盆地的风格 104

(一)盆地的叠合结构及演化 105

(二)晚古生代“一条扁担两个筐”的格局 109

(三)一个晚三叠世以来的陆内前陆盆地 111

三、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115

(一)按照实际情况决定一个地区的选区方针 116

(二)从“老朱(指侏罗系)不够朋友”到庆华吴取得侏罗系6个油田和几十个出油点的突破 116

(三)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120

(四)在地质调查方法及程序上必须有一个针对性,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对待,也不能把特殊问题一般对待 120

(五)重视以锤子和放大镜起家的基础地质工作 121

(六)石油的发现来自于地质学家的观念 121

参考文献 125

案例之二: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川东-湘西褶皱-冲断带上的递进推覆分带实例分析 127

一、是地台的一部分还是造山带 128

二、扬子“地台”的特点 128

三、作为板内形变的陆内山链组成部分的褶皱-冲断带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 135

参考文献 144

案例之三:油气在前陆盆地中“并不偏爱背斜”——从我国当前最大海相早奥陶世轮南-塔河油田是个前陆隆起上不整合削截圈闭谈起 147

一、问题的提出 147

二、对塔河地区早奥陶世油气藏圈闭类型的几种不同意见 154

三、非背斜圈闭(地层圈闭、隐蔽圈闭)的历史沿革、定义及国内外实例 154

四、轮南-塔河油田是一个晚期成藏的“整装”的油田 165

五、结束语 180

参考文献 181

英文摘要 183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