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 作 者:宋岩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30187423
  • 标注页数:236 页
  • PDF页数:24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6 ≥23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特征 1

第一节 中西部前陆盆地区域构造特征 1

一、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区域构造演化阶段 1

二、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区域动力学特征 5

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分类特征 9

四、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 12

第二节 川西前陆盆地构造特征 14

一、川西前陆盆地结构及构造单元 14

二、川西前陆盆地构造解析 18

三、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演化 27

第三节 柴北缘构造特征 31

一、柴北缘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 31

二、柴北缘构造解析 33

三、柴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39

第四节 准南前陆盆地构造特征 47

一、准南前陆盆地结构及构造单元 47

二、准南前陆盆地构造解析 51

三、准南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 56

第二章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 62

第一节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 62

一、川西改造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 62

二、柴北缘新生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 65

三、准南叠加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 69

四、前陆盆地层序的层序边界特征 74

五、三种类型前陆盆地层序格架的差异 74

第二节 前陆盆地湖盆沉积特征 75

一、改造型前陆盆地(以川西为例) 75

二、新生型前陆盆地沉积相特征(以柴北缘为例) 80

三、叠加型前陆盆地(以准南为例) 87

四、小结 89

第三节 前陆盆地储层特征 90

一、前陆盆地储层特征及分布 90

二、前陆盆地储层的形成与控制因素 95

三、有利储层评价与预测 100

第三章 重点前陆盆地大中型油气藏成藏过程 105

第一节 重点前陆盆地烃源岩及油气来源 105

一、川西前陆盆地 105

二、柴北缘前陆冲断带 110

三、准南前陆盆地 116

第二节 重点前陆盆地油气藏成藏过程 121

一、前陆盆地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方法 121

二、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 124

三、柴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过程 132

四、准南前陆盆地油气成藏过程 140

第三节 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模式 144

一、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模式 145

二、前缘隆起张性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 149

三、前陆拗陷可能的成藏模式 150

四、中西部前陆盆地有利成藏模式及充注模式探讨 151

第四节 重点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成藏物理模拟 153

一、模拟实验装置简介 153

二、物理模拟实例 155

第四章 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 160

第一节 煤系烃源岩发育决定中国前陆盆地以富气为特征 160

一、我国前陆盆地油气资源特征及成因类型分析 160

二、倾气型煤系烃源岩发育是我国前陆盆地富气的主要原因 164

三、成熟作用是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成油气的主控因素 170

四、较高的生气强度是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关键 171

第二节 盆地多期叠合及强新构造运动决定油气多期聚集和晚期成藏 173

一、多期构造复合与前陆盆地多期成藏 173

二、新构造运动控制的晚期成藏 181

第三节 沉积演化及断层发育决定前陆盆地油气的纵向分布 185

一、沉积演化控制了多套储盖组合 186

二、两大套区域性盖层决定前陆盆地发育原生和(远源)它生两套成藏组合 189

三、两套成藏组合的特征及其演化 196

第四节 构造分带控制了前陆盆地油气区域分布规律 200

一、前陆盆地构造分带 200

二、构造分带性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 202

三、构造分带性控制了油气藏的纵向分布组合 206

四、构造分带性控制了油气的带(环)状分布 208

第五章 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方向 212

第一节 前陆盆地勘探现状及资源潜力 212

一、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现状 212

二、支持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的重要进展 217

三、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 219

第二节 前陆盆地和冲断带地质评价 221

一、评价方法 221

二、评价标准及评价参数 223

三、评价结果 226

第三节 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方向分析及勘探建议 228

一、油气勘探方向分析 228

二、存在问题与建议 229

参考文献 232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