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内地司法实践视角下的《纽约公约》问题研究
  • 作 者:杨弘磊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668040
  • 标注页数:376 页
  • PDF页数:39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4 ≥37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概述 1

第一节 国际商事仲裁概述 1

一、国际商事仲裁的概念 1

二、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性质 13

三、国际商事仲裁的特点 22

四、对商事仲裁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中作用的全面认识 26

第二节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概述 31

一、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概念与种类 31

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36

第二章 《纽约公约》项下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对象 60

第一节 裁决的“国籍”问题简述 60

第二节 认定裁决国籍的若干标准与实践问题 63

一、地域标准 63

二、适用法律标准 64

三、兼采仲裁地点和仲裁程序法标准 65

四、仲裁机构标准 66

五、仲裁地点与仲裁机构混合标准 74

第三节 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在裁决归属问题上体现的原则与反映的问题 75

第四节 “非内国裁决”问题 82

一、“非内国裁决”概念的提出 82

二、“非内国裁决”的有关实践 87

三、“非内国裁决”问题评述 88

第三章 仲裁协议 100

第一节 《纽约公约》对仲裁协议问题的规定 103

一、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要件及其评述 103

二、实践中仲裁协议的表现形式以及立法与司法实践对公约内容的合理扩张 108

三、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仲裁协议效力进行审查的阶段及管辖权问题 121

四、中国法框架下判断国际商事仲裁条款有效性的特殊实践问题——仲裁机构的约定 125

五、中国内地与《纽约公约》体制下的临时仲裁 156

第二节 合同中仲裁条款的独立性问题 160

一、仲裁条款的相对独立主义 160

二、合同转让情况下仲裁条款的效力认定问题 176

第四章 提请承认与执行公约项下裁决的方式 185

第一节 提请承认与执行公约项下裁决的条件 185

一、提请承认与执行公约裁决的形式要件 185

二、各国对申请文件的考量标准 188

第二节 申请承认与执行阶段的法律适用问题 191

一、适用裁决执行地国的程序法原则 191

二、中国内地的实践与问题 193

第五章 拒绝承认与执行的理由(上) 202

第一节 《纽约公约》所规定的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理由概述 202

第二节 当事人能力与仲裁协议的效力 208

一、仲裁协议效力的法律适用问题 209

二、主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与仲裁条款法律适用之间的关系 238

三、中国法的现有规定与《纽约公约》内容之间的协调 242

第三节 正当法律程序问题 247

一、关于未能接获仲裁的适当通知 250

二、有关申辩权行使的几个问题 259

三、有关正当程序的其他实践问题 268

第四节 仲裁裁决超出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 275

一、人民法院在执行《纽约公约》的实践中对超裁问题的态度 277

二、判断仲裁裁决超越仲裁协议范围的实践标准 280

第五节 仲裁程序与当事人的约定不符 287

一、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问题概述 287

二、仲裁地法对仲裁程序的监督 302

第六节 裁决的约束力问题 311

一、裁决的约束力问题概述 311

二、裁决已经被撤销情况下的约束力问题 314

三、裁决的停止执行与中国法的不予执行制度 320

第六章 拒绝承认与执行的理由(下) 326

第一节 可仲裁性问题 326

一、可仲裁性问题概述 326

二、可仲裁性与公共政策 332

三、可仲裁性问题的实践把握 335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 341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341

二、《纽约公约》语境中公共政策的含义:内国公共政策与国际公共政策 347

三、公共政策在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中的性质以及有关外法域法院在适用《纽约公约》过程中运用公共政策的实践  353

四、中国内地法院在适用公共政策原则方面的实践与评述 360

五、司法能动与公共政策之实证发展 370

后记 372

后记(二) 374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