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裂变与反思  儒家信用文化与中国社会信用制度
  • 作 者:姜翰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882944
  • 标注页数:235 页
  • PDF页数:24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4 ≥23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国古代儒家信文化 1

一、先秦儒家 1

二、汉代、魏晋南北朝儒家 17

三、隋唐五代的儒家 21

四、宋元明理学家的信伦理道德思想 23

五、明清时期儒家 38

六、近现代儒学家 44

第二章 儒家文化对社会信用的负面影响 47

第一节 儒家经济道德的先天不足 47

一、儒家经济道德的主要内容 47

二、儒家经济伦理的缺陷及其后果 52

第二节 儒家义利观问题 57

一、儒家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57

二、儒家义利观的缺陷及其消极影响 65

第三节 儒家伦理与现代法律的冲突 69

一、人性善与人性恶:建立基础的冲突 69

二、等级与平等:主体地位的冲突传统 70

三、人治政治与法治政治:治国方式的冲突 71

四、圣人规则和常人规则:行为规则的冲突 73

五、义务本位与权利本位:规范内容的冲突 74

第四节 儒家“人治”思想与“德治”思想 76

一、“人治”思想的问题 76

二、儒家“德治”思想的缺陷 82

第五节 其他问题 87

一、社会信用危机的儒家法文化根源 87

二、信仰根源的缺失 91

三、义理社会的问题 92

第三章 社会信用体系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现状 95

第一节 社会信用体系 95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含义 95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 96

三、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要素 97

四、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的序列构成 101

五、社会信用体系中信用的种类 10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现状 109

一、个人及社会道德信用 111

二、制度信用 115

三、市场信用 128

第四章 儒家文化与我国社会信用秩序重构 171

第一节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原因 171

一、转型期内我国社会中诸因素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 173

二、导致社会信用危机的文化因素 177

三、政府信用失范现象存在的根源 196

四、当前我国市场信用失范的原因分析 198

五、其他原因 204

第二节 儒家文化与我国社会信用秩序重构(传统儒家信用文化的扬弃与运用) 205

一、儒家信用文化的现代应用 205

二、从现代角度看儒家信用文化的转化和完善 214

三、从儒家思想人手大力推行社会信用教育 228

参考文献 233

后记 235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