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从渐进到突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和信用周期考察
  • 作 者:于学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0464428
  • 标注页数:258 页
  • PDF页数:27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0 ≥25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0 导论 1

1.1 制度变迁与通货膨胀 1

1.2 经济周期与货币信用周期 7

1.3 理论指导与研究方法 12

1.4 为何从改革开放起步 16

1.5 结构体系与主要观点 17

2.0 旧制度的延续:改革后第一次通货膨胀的发生 31

2.1 1980年通货膨胀是如何发生的 33

2.2 财政赤字引发的通货膨胀 36

2.3 财政赤字:旧制度条件下发生通货膨胀的显著特征 39

2.4 本章提示 42

3.0 制度变迁:不同种类的通货膨胀 44

3.1 通货膨胀的两种类型 44

3.2 制度性缺损:1984年投资、消费、信贷膨胀的成因 48

3.3 1984年“三大膨胀”的情况及后果 50

3.4 本章提示 53

4.0 制度完善中的政策失误 54

4.1 1985年开始的紧缩政策到1986年就放弃 54

4.2 经济增长约束与“软着陆”的提出 56

4.3 中央银行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59

4.4 本章提示 64

5.0 1988年强烈通货膨胀的发生 66

5.1 强烈通货膨胀为何在1988年爆发 67

5.2 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70

5.3 经济的货币化问题 72

5.4 “治理、整顿”政策的实施 81

5.5 本章提示 83

6.0 制度性复制:1993年为何重演历史 85

6.1 “时滞”问题 85

6.2 1993年通货膨胀的发生 89

6.3 发展中的新问题:非银行金融机构与资金拆借市场 97

6.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和运用 103

6.5 制度性弊端:中央银行年初计划从未实现 108

6.6 本章提示 111

7.0 制度性变革:实现经济“软着陆” 112

7.1 整顿金融秩序的开始及效果 112

7.2 1994年金融体制的重大改革 115

7.3 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 118

7.4 外汇占款与再贷款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121

7.5 财政赤字弥补方式的改变 126

7.6 “软着陆”的成功实现 130

7.7 实现“软着陆”的经验总结 142

7.8 本章提示 145

8.0 政策滞后:通货紧缩的形成 146

8.1 1998年面临的经济形势及政策效用分析 146

8.2 通货紧缩的形成 161

8.3 货币政策操作力度加大 175

8.4 外汇存贷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182

8.5 本章提示 188

9.0 判断误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并存 189

9.1 2003年凸现经济过热现象 190

9.2 净出口:本轮经济过热增长的原动力 197

9.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 206

9.4 外汇储备陡增与全球美元泛滥并非巧合 212

9.5 政治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216

9.6 资产泡沫型通货膨胀 220

9.7 本章提示 223

10.0 26年货币和信用周期考察的概括性总结 225

10.1 制度变迁:26年货币和信用周期考察的描述 225

10.2 货币供应量管理:货币和信用周期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232

10.3 中央银行独立性:一个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 233

10.4 汇率市场化改革:货币和信用周期波动复杂化 235

10.5 通货紧缩:货币和信用周期波动的另一种现象 238

10.6 财政赤字:并非引起货币和信用周期波动的根源 239

10.7 金融体制改革:实现经济“软着陆”的制度性原因 241

10.8 金融国际化:货币信用面临的新挑战 243

10.9 基础货币管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45

附 岁月深处的记忆——深切缅怀导师江其务 247

后记 25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