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国麝科动物pdf电子书下载 > 生物
中国麝科动物
  • 作 者:盛和林,刘志霄主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2387946
  • 标注页数:222 页
  • PDF页数:24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9 ≥22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研究简史 1

二、历史记载 3

三、起源与演化 9

四、麝资源价值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麝的生物学 14

第一节 形态特征 14

一、体型 14

二、毛被 14

三、气味腺 18

四、骨骼系统 21

五、消化系统 26

六、生殖系统 27

第二节 分类与分布 28

一、分类简史 28

二、分类现状 29

三、分类的形态学依据 31

四、分类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35

五、分类的地理因素 36

六、分类讨论 38

第三节 年生活史 44

一、生活史 44

二、年生活周期 44

第四节 食性及营养与能量需要 45

一、采食方式及特性 45

二、食物结构 46

三、食物的季节性变化 53

四、食物量 55

五、对恶劣环境的适应 55

六、营养与能量需要 55

第五节 繁殖 58

一、性成熟期 58

二、发情季节及性周期 58

三、妊娠期 59

四、产仔期 59

五、哺育期 61

六、仔麝的生长发育 62

第六节 麝香腺囊及泌香 65

一、麝香腺囊的形态结构 65

二、泌香机理 69

三、泌香期行为与能量需求 70

四、泌香量及其影响因素 72

参考文献 74

第二章 麝的生态学 78

第一节 种群特征 78

一、性别比 78

二、年龄结构 79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 80

四、种群增长 82

第二节 栖息地及领域 82

一、栖息地 82

二、领域 87

第三节 习性与行为 91

一、习性 91

二、行为 95

第四节 种群密度与数量估计 108

一、种群密度 108

二、种群数量 114

参考文献 118

第三章 麝的人工养殖 120

第一节 养麝业简史与现状 120

一、中国养麝简史 120

二、养麝业现状 122

第二节 场址选择及建场 123

一、场址选择和布局 123

二、建场 124

三、麝舍的建设 127

四、引种养麝 128

第三节 饲料及饲养管理 130

一、饲料及其加工 130

二、饲养管理 133

第四节 活麝取香 142

一、取香时间 142

二、取香前准备 142

三、取香操作技术 143

四、麝香的保存 143

第五节 繁育技术 143

一、种麝选育 143

二、自然配种 144

三、人工授精 145

四、胚胎移植 146

五、繁殖力与存活率 147

第六节 疾病防治 148

一、疾病预防措施 148

二、生理生化指标 149

三、疾病诊断 151

四、常见疾病的防治 152

参考文献 157

第四章 麝香及其药理 159

第一节 真伪麝香的鉴别 159

一、麝香的主产地及商品规格与质量 160

二、真伪麝香的鉴别 162

第二节 麝香的化学成分 166

一、高山麝麝香的化学成分 166

二、不明麝种麝香的化学成分 168

第三节 麝香的药理作用 170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71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72

三、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 174

四、抗菌消炎及抗肿瘤作用 175

五、雄性激素样作用 177

六、毒副作用 177

第四节 麝香的临床应用 178

一、治疗皮肤、骨骼及肌肉系统疾病 178

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179

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180

四、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81

五、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182

六、治疗感官与神经系统疾病 183

第五节 含麝香的主要中成药 183

参考文献 184

第五章 麝资源保护和利用 188

第一节 资源的盛衰及其原因 188

一、近50年来中国麝资源的盛衰 188

二、资源衰退的原因 192

第二节 麝的保护生物学基础 198

一、麝的生态适应性实例 198

二、栖息地片断化和隔离对麝种群的影响 199

三、影响麝种群的主要因素 200

四、麝隔离种群的特点 201

五、麝的就地保护 201

六、麝的迁地保护问题 202

第三节 保护和利用 203

一、种群恢复的可能性 204

二、几个认识问题 205

三、主管部门是关键 205

四、保护目标 207

五、制止偷猎和走私的建议 208

六、护养结合,以护为主 209

七、护用结合,先护后用 210

八、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211

九、协同保护,实现共赢 213

十、开展相关研究 215

参考文献 216

英文摘要 21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