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明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11103298
- 标注页数:319 页
- PDF页数:32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9 ≥31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理论 2
导言 2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渊源和特点 2
(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存在的问题 5
(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内涵和意义 8
一、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背景 13
(一)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实践背景 13
(二)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理论背景 33
二、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依据 52
(一)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哲学依据 52
(二)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心理学依据 74
(三)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科学方法依据 87
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建构 95
(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结构 95
(二)“科学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契机 102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107
(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模式 117
(五)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建构原则 124
四、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类型 137
(一)分析综合模型 137
(二)哲学辩证关系模型 156
(三)从抽象到具体的模型 166
(四)形式逻辑的概念关系模型 169
(五)系统的模型 171
五、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意义 177
(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理论意义 177
(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实践意义 199
下篇: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应用 212
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212
(一)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评析 212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本质特征 214
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 220
(一)当代国际政治 220
(二)关于国际政治发展前景的思考 222
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 225
(一)西方文明的构成 225
(二)协同论与人类文化 236
四、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哲学领域的应用 243
(一)实践是思想的基础 243
(二)当代认识的本质特征 250
五、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257
(一)心理学与西方文化 257
(二)心理学的未来走向 258
(三)类比思维的文化价值 259
六、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创新思维科学领域的应用 266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内涵 266
(二)艺术创新思维学的建构 271
七、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美学领域的应用 278
(一)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的方法论 278
(二)审美意识属于价值范畴 288
(三)公共关系美学的方法论 296
(四)西方美学中崇高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 302
八、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312
(一)艺术形态范畴的提出 312
(二)文化模式决定艺术形态 312
(三)艺术构成是区分艺术形态的基本原则 314
(四)艺术的文化心理功能是艺术形态评价的依据 316
参考文献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