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象科学观:易、道与兵、医  上
  • 作 者:刘长林著(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2304581
  • 标注页数:544 页
  • PDF页数:57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71 ≥54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科学与科学方法是两个概念 1

(二)现象的意义和价值 5

(三)现象层面的规律及实质 14

(四)中国传统是研究象科学 17

第一编 易、道认识论 19

一 中国思想原点——以时为正 21

二 中西方不同的认知取向 28

(一)西方实体求原 28

(二)中国观物取象 47

三 抽象思维与意象思维 57

(一)关于抽象思维的认识方式 57

(二)《周易》的意象思维 62

(三)老子的意象思维 81

四 老子论有无相生 113

(一)存在论之“无”——“有生于无” 114

(二)方法论之“无”——“无为而无不为” 129

(三)时间性价值观——“镇之以无名之朴” 161

五 《周易》执无御有 168

(一)易、道、神、器——时间化的宇宙结构 169

(二)因时而变——易的复杂性及应对 188

(三)生命伦理 217

六 意象逻辑及象规律的特征 236

(一)意象思维的基本逻辑规律 236

(二)象规律的三种形式 247

七 象科学与体科学的关系——兼谈现代系统科学的性质 295

(一)象规律与体规律之比较 295

(二)象科学与体科学对称互补 302

八 汉语与意象思维 324

(一)“言不尽意”说的由来 324

(二)汉语的两大特长 327

(三)汉字对汉语的补足和加强 332

(四)汉字的意象性和抽象性 339

(五)汉语汉字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343

(六)一显多隐与象科学编码 346

第二编 易、道与兵学 353

九 生以关系——万物之缘 355

(一)道由关系生物 355

(二)易卦刚柔立本 360

十 中和圜道 370

(一)“中”指精守常道,顺时而动 370

(二)“和”:协同关系,生物创新 389

(三)易道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403

十一 阴阳自组——生化之纲 422

(一)太极制令,两仪从听 422

(二)阴阳概念的来源 428

(三)中国式的自组织哲学 438

(四)阴阳与对立统一规律 450

十二 唯民是保——兵之价值 454

(一)继善成性,和为贵 454

(二)兵不得已而用之 460

(三)“能以众正,可以王”——民心为胜利之本 470

(四)神武不杀 478

(五)君子与诡道 485

十三 兵法尚象——中国兵学的走向 493

(一)“制器尚象”,用兵属“器”——再论取象比类 493

(二)战争主要表现为象 500

(三)智取高于力取 503

(四)人的因素重于物的因素 509

(五)知易行难,重在运用——有可传,有不可传 520

(六)用兵要则不离象 524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