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周易禅解》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周易禅解》研究
  • 作 者:谢金良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599398
  • 标注页数:328 页
  • PDF页数:34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49 ≥32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周易禅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4

二 《周易禅解》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

三 《周易禅解》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12

第一章 《周易禅解》的作者概况与考辨 16

第一节 记述作者生平的各种材料 17

一 今人论著说智旭 17

二 前代史料之智旭 19

三 智旭著作之自传 26

第二节 《灵峰蒲益大师自传》质疑 33

一 《宗论》原稿被妄删 34

二 《自传》底本被妄改 36

三 《私谥窃议》更添疑 42

第三节 与本研究相关的问题考辨 45

一 关于智旭的生卒年月问题考 45

二 金陵本《宗论》的删改问题 48

三 《周易禅解》序跋文本问题 51

第二章 《周易禅解》的成书过程与流传 57

第一节 《周易禅解》的写作原因 58

一 外因:晚明社会的政治与思想 58

二 内因:中年智旭的个性和遭遇 67

三 起因:温陵郭氏子问《易》义 74

第二节 《周易禅解》的写作过程 81

一 写作意图:诱儒知禅 82

二 写作思路:援禅证易 89

三 写作顺序:先传后经 94

第三节 《周易禅解》的版本流传 97

一 版本情况:版异本同 97

二 各版比较:略有差异 100

三 流传情况:持续不断 107

第三章 《周易禅解》的文本内容与特点 110

第一节 《周易禅解》的结构体例 111

一 文本:《周易》经传合编本 111

二 结构:经传后面附《易》图 116

三 体例:据卦爻辞传依次解说 120

第二节 《周易禅解》的主要内容 127

一 上经:侧重以佛理解《易》 127

二 下经:侧重以《易》解佛 136

三 五传:侧重禅易相通理论 144

第三节 《周易禅解》的性质特点 153

一 方法:解《周易》融会贯通 154

二 特点:说《易》禅匠心独运 161

三 性质:视其书为特殊著作 166

第四章 《周易禅解》的思想来源与蕴涵 173

第一节 融会佛学诸宗思想 174

一 兼收并蓄早期禅学思想 174

二 融会贯通天台教观思想 182

三 兼采华严禅宗净土等思想 190

第二节 发挥儒学各派思想 203

一 阐扬孔孟修身治国之道 203

二 贯通程朱天地万物之理 210

三 扬弃陆王体悟天理之心 215

第三节 发扬易学多家思想 220

一 肯定孔子《易传》之易理 221

二 援用王弼解《易》之条例 226

三 引用宋明《易》家之义理 231

第五章 《周易禅解》的思想倾向与创新 238

第一节 易理与佛理本无二致 238

一 易即易理贯彻始终 239

二 易理即自心之易理 246

三 易理即无住之佛理 250

第二节 易道与佛性相提并论 256

一 易道即是乾道 257

二 佛性即名乾元 260

三 易道皆有佛性 265

第三节 易辞与佛法互证互通 270

一 卦爻义理通佛法 270

二 经传义理契佛理 274

三 易学心法通儒释 279

第六章 《周易禅解》的思想成就与影响 286

第一节 成就:建构相对完整的学术相通新思想 286

一 融通易学与佛学 287

二 圆融佛学与儒学 290

三 贯通宗教与哲学 292

第二节 评价:开启比较合理的禅易互证新思路 294

一 各种评价褒贬不一 294

二 究其实际得大于失 298

三 禅易互证颇为可取 301

第三节 影响:拓展和而不同的学术互补新局面 305

一 对传承中国佛学的影响 305

二 对发扬中国易学的影响 309

三 对发展中国哲学的影响 311

主要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23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