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周丽昀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7450283
- 标注页数:338 页
- PDF页数:35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5 ≥33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现代科学的表述危机和合理性重建 2
(一)现代科学的表述危机 3
(二)现代科学观的范式转换——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 6
二、表象科学观的主要历史舞台 11
(一)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 12
(二)社会建构论 15
三、作为实践的科学 17
四、本书的逻辑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 22
第一章 表象科学观透视(一):标准科学观与科学实在论 28
一、表象与实在 29
(一)心理学中的表象概念解读 29
(二)“将一切对象化”——关于表象的哲学意涵 31
(三)对“科学实在”的几种理解 38
二、标准科学观与科学实在论 46
(一)标准科学观素描 46
(二)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的争论 49
(三)科学实在论的是与非 51
(四)反科学实在论及其意义 60
(五)科学实在论的最新进展 67
第二章 表象科学观透视(二):新科学观与社会建构论 72
一、SSK——一种代表性的新科学观 73
(一)SSK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概观 74
(二)SSK的理论源流 78
(三)SSK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倾向述评 102
二、社会建构论及其意义 108
(一)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流变 111
(二)社会建构论的含义与分类 122
(三)社会建构论的意义 134
(四)社会建构论的内部分化与实践转向 139
第三章 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异同 148
一、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 149
(一)都是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 149
(二)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 153
(三)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 156
二、对客观、真理和实在的不同解读 161
(一)关于科学真理 161
(二)关于科学的客观性 170
三、冷淡的方法论和敏感的方法论 185
四、对话中的实在与建构 188
(一)弗里茨·瓦尔纳的“建构实在论” 189
(二)史蒂芬·科尔的“实在论的建构论” 192
(三)实在论和建构论的统一 195
第四章 开放视野中的科学研究——对科学研究最新进展的梳理与反思 199
一、理论透视——绝对的科学观可能吗? 200
(一)客体的丰富和本体的归隐 201
(二)主体认识能力的局限 203
(三)逻辑不完备的必然结果 205
二、实践扫描——科学研究者在行动 207
(一)法因的“自然本体论” 208
(二)莫兰的“自觉的科学” 212
(三)齐曼的“真科学” 215
(四)罗斯的“科学的文化研究” 218
(五)哈丁的“地方性知识” 225
(六)所罗蒙的“社会经验论” 229
(七)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 233
(八)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239
第五章 开放的理性和实践的科学 250
一、为着一个开放的理性——遗忘、超越和融通 250
(一)何谓开放的理性 251
(二)“遗忘”与“沉思” 253
(三)超越前提,而不是超越结论 255
(四)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通 264
二、作为实践的科学 273
(一)实践概念的不同界定及其源流 274
(二)实践概念的存在论意义 275
(三)实践科学观是理解科学的新途径 280
(四)实践科学观的共同特征 284
三、不断走向澄明之境 300
(一)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普遍的哲学趋向 301
(二)科学的自由与人的解放 308
参考文献 318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