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新华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7304418
- 标注页数:267 页
- PDF页数:27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9 ≥26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言语表达的结构 1
1.1 言语表达的逻辑 1
1.1.1 言语表达研究的简单回顾 2
1.1.2 “语言”和“言语”,“系统句”与“语篇句” 6
1.1.3 言语表达研究的基本原则 10
1.1.4 言语表达的结构 11
1.2 指示 14
1.2.1 什么是指示 14
1.2.2 Peirce和Bühler的指示研究 16
1.2.3 指示的构成 18
1.2.4 指示成分 28
1.3 句子类型 32
1.4 指示构成句子的形式框架 36
1.4.1 句子、言语表达、限定和指示 36
1.4.2 指示成分构成句子的形式框架 37
1.5 本章结论 40
第二章 转述句 42
2.1 话主对言说对象的外位关系 42
2.1.1 指称 43
2.1.2 时间指示 49
2.2 句子指示框架的构成 60
2.2.1 指示框架中的空间指示 60
2.2.2 指示框架中的时间指示 64
2.2.3 支点的认知基础 71
2.2.4 学界对支点的研究 74
2.3 汉语句子模式 80
2.3.1 小句结构机制 80
2.3.2 话题结构和呈现结构 83
2.3.3 三种句子模式 98
2.4 句段与句子分界 100
2.4.1 句段 101
2.4.2 句子分界 104
2.4.3 指示一致与句子合格 105
2.5 本章结论 108
第三章 对言句 110
3.1 关于对话性的研究 110
3.1.1 哲学: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111
3.1.2 巴赫金:“复调现象” 115
3.1.3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116
3.1.4 吕叔湘(1944)与Halliday(1994) 118
3.1.5 小结 119
3.2 对话的构成 120
3.2.1 对话行为只有两个主体 120
3.2.2 “我”和“你” 125
3.2.3 呼语:“我—你”关系的启动器 134
3.3 对话范畴:语法结构中的对话性 139
3.3.1 祈使句与受话的主体性 139
3.3.2 提顿词及语法结构机制 141
3.4 对言句的指示特征 145
3.4.1 直言句的价值指示 146
3.4.2 直言句的时空指示 149
3.5 从转言句到转述句 153
3.5.1 转言句 153
3.5.2 转言句到转述句 160
3.6 本章结论 162
第四章 直述句 164
4.1 直述句的一般特征 164
4.1.1 真实传达主体当下体验的困境 165
4.1.2 直述句的基本结构 167
4.1.3 相关研究 170
4.2 直述句主体的指称形式 172
4.2.1 “他” 172
4.2.2 “自己” 177
4.2.3 零形式 181
4.3 直述句的指示特征 183
4.3.1 情态 183
4.3.2 语气 191
4.3.3 价值词 197
4.3.4 直述句的时空指示 199
4.4 直述句的指示框架 202
4.4.1 主体小句、从属小句 203
4.4.2 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指示主体 207
4.4.3 直述句的句段 209
4.5 本章结论 210
第五章 语法的定位 212
5.1 主体的存在结构 213
5.1.1 “这个”的感性确定性 213
5.1.2 指示结构反映主体的存在方式 215
5.2 符号结构与语法的定位 219
5.2.1 符号的结构 219
5.2.2 语法的定位 222
5.3 关于主语和话题 228
5.3.1 相关研究 228
5.3.2 话题/主语与事件结构 230
5.3.3 话题/主语与指示结构 234
5.3.4 语法化 236
5.4 成句问题 239
5.5 本章结论 242
参考文献 244
后记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