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高金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271201
- 标注页数:227 页
- PDF页数:23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6 ≥22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西方电视传播研究所为何来? 1
一、西方电视传播研究释义 3
二、西方电视传播研究现状 6
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理论架构 11
第一章 西方电视传播研究的理论起步 15
一、电视媒介姗姗来:西方电视业发展概况 17
(一)电视传播技术的逐步成熟 17
(二)电视传播时代的陆续开启 18
(三)电视传播的春天来临 19
(四)电视传播的多样化发展 20
(五)电视传播的数字化革命 21
(六)西方各国电视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23
二、小荷初露尖尖角:西方电视传播研究的开端 24
(一)电视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 24
(二)电视传播研究的开端 26
三、电视传播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价值 27
(一)电视传播研究是“多个领域的交叉路口” 27
(二)电视传播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领域 27
(三)电视传播研究印证着传播研究走向深入的历程 28
(四)电视传播研究廓清了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 28
第二章 西方电视传播理论版图 29
一、欧美电视传播研究的主流学派 31
(一)美国经验学派 32
(二)欧洲批判学派 38
(三)两派的主要分歧与融合 45
二、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电视理论 50
(一)多伦多学派渊源 51
(二)麦克卢汉视野中的电视 52
(三)德里克·德克霍夫的“文化肌肤论” 57
三、美国纽约学派的电视理论 62
(一)纽约学派渊源 62
(二)尼尔·波兹曼视野中的电视 69
(三)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 75
四、西欧电视理论的多维视野 80
(一)布尔迪厄的电视理论 81
(二)丹尼斯·麦奎尔的电视理论 87
(三)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 95
(四)电视社会学的三个研究领域 100
第三章 美国经验学派电视理论评介 103
一、经验学派电视理论的衍变 105
(一)作为转折点的1960年代 105
(二)电视研究抢占大众传播研究头魁 108
二、电视效果研究 112
(一)电视传播与社会认知效果 112
(二)电视传播与社会心理、行为的导向效果 117
(三)电视对儿童的效果研究 122
(四)电视效果研究评价 126
第四章 欧洲批判学派电视理论评介 131
一、始作俑者——法兰克福学派 133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渊源 133
(二)法兰克福学派电视研究的理论基点 135
(三)法兰克福学派电视研究的代表人物——阿多诺 137
(四)“公共领域”与电视研究——哈贝马斯 138
二、学术重镇——伯明翰学派 142
(一)兴起于电视技术的文化社会学 144
(二)转向于霍尔的“编码解码” 148
(三)成熟于莫利的电视观众民族志研究 153
(四)集大成于费斯克的电视理论 159
(五)伯明翰学派电视理论的关键概念 166
第五章 西方电视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 173
一、传统电视传播研究的两种范式 175
(一)电视传播研究领域的两种传统范式 175
(二)电视传播研究范式的价值 181
二、全球化时代电视传播研究的背景 184
(一)全球化并非英美经验普遍化 185
(二)全球化与本土化 189
(三)同一化与去中心化 191
(四)全球化与电视研究 192
三、电视传播研究新范式的发展取向 195
(一)文化为主轴的多元化研究 195
(二)政治经济为主轴的电视研究 198
(三)方法:跨国研究与比较研究 209
附录1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 213
附录2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 215
参考文献 217
后记(代致谢)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