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刘勰与《文心雕龙》考论
  • 作 者:孙蓉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1062755
  • 标注页数:297 页
  • PDF页数:31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0 ≥29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上编 3

《梁书·刘勰传》考述 3

一、刘勰的生卒、经历和身世考 3

二、刘勰与僧祐、沈约和萧统考 9

三、刘勰的“为文”与“文集”考 14

《梁书》与《南史》刘勰传异同考辩 18

一、“祖灵真”句考辩 18

二、“依沙门僧祐”考辩 22

三、“未期而卒”考辩 24

四、“文集行于世”考辩 27

刘勰与僧祐考述 31

一、刘勰为何“依沙门僧祐” 31

二、僧祐的撰述与刘勰的“录而序之” 35

三、刘勰“不婚娶”及撰碑文等的考述 40

刘勰与沈约考论 44

一、刘勰为何“欲取定于沈约” 44

二、刘勰为何“无由自达” 48

三、沈约为何“大重之” 51

论刘勰与沈约文学思想的异同 55

一、刘勰与沈约相近的文学思想 55

二、刘勰与沈约相异的文学观点 60

三、齐梁时期文论的多元化 64

刘勰与萧统考论 66

一、刘勰为何能任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 66

二、刘勰为何能被萧统“深爱接之” 68

三、萧统之死与刘勰出家 71

四、《文心雕龙》与《文选》 74

刘勰“文集”的考辨 78

一、刘勰有无文集考 78

二、刘勰文集的内容考 80

三、《刘子》作者考辨 84

三、《刘子》作者考辨 84

刘勰为何著述《文心雕龙》—《序志》篇解读 89

一、扬名垂世的人生理想 89

二、撰述《文心》与干之沈约 92

三、论文散漫与为文浮靡 95

再谈《文心雕龙》结构框架的形成 99

一、《文心雕龙》与因明学 99

二、传统文论的思维特点 102

三、传统思维方式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106

下编 111

刘勰的“宗经”辩正 111

一、“文之枢纽”的核心为“宗经” 111

二、“宗经”的目的在于“为文” 113

三、“正纬”的“有助文章” 116

四、“辨骚”的“自铸伟辞” 119

《正纬》与谶纬—《文心雕龙·正纬》辩正 122

一、《正纬》是对“宗经”的补论 122

二、按经验纬,以经正纬 124

三、对刘勰“正纬”的辩正 127

刘勰论谶纬的“有助文章” 135

一、“正纬”与“为文” 135

二、谶纬的“事丰”与“辞富” 138

三、文学创作的“采摭英华” 141

四、“酌乎纬”的理论意义 145

《文心雕龙·辨骚》辨析 148

一、“宗经”与《辨骚》 149

二、“四同”“四异”与“奇真”“华实” 151

三、“宗经”与“为文” 155

论诗纬对《文心雕龙》诗论的影响 159

一、“诗者持也”说 159

二、“持人情性”说 163

三、对“诗言志”说的发展 169

“四始”考与《文心雕龙》“四始”说 172

一、“四始”说的提出 172

二、《毛诗》和《齐诗》的“四始”说 175

三、《文心雕龙》的“四始”说 181

《文心雕龙·通变》辨析 186

一、《通变》的主旨 186

二、对汉赋例子的理解 191

三、“宋初讹而新”之辨 194

“为文而造情”之论辩 198

一、“为文而造情”的提出 198

二、“为文而造情”的特征 201

三、“为文而造情”的意义 206

“文笔”考与《总术》篇“文笔”说 211

一、文体辨析与“文笔”说的产生 211

二、范晔、刘勰、萧绎的“文笔”说 214

三、“文笔”说与文学观念 219

山水诗与“物色”论 225

一、山水诗的形成与刘勰的评论 225

二、山水诗创作的“物色”论 230

三、从“物色”论到“意境”说 236

《文心雕龙·程器》辨析 239

一、关于《程器》的主旨问题 239

二、关于“不护细行”的问题 243

三、从政、习武与为文 248

论“弸中彪外”、“文人无行”和“才胆识力”说 251

一、“弸中彪外”说 251

二、“文人无行”说 256

三、“才胆识力”说 261

文心与人心的融合—论刘勰文学思想的核心 266

一、人文的性质和特点 266

二、文学创作与情感抒发 269

三、关于对“人”的认识 273

四、文心与人心融合的意义 276

《文心雕龙》的民族审美认同 279

一、《文心雕龙》的审美观 279

二、民族文化中审美意识的形成 282

三、民族审美认同的意义 289

主要参考文献 293

后记 29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