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光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9700051
- 标注页数:267 页
- PDF页数:29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0 ≥26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辑 读诗会 3
开放诗歌的阅读空间 3
情感与形式的磋商——闻一多的两首诗 12
情感、经验与艺术的转化——冯至的两首诗 24
恰切的形式与抒情传统的融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41
感觉和想象的魅力——徐志摩的《落叶小唱》 49
现代与古典的融合——戴望舒的《雨巷》 57
面对纷繁多姿的“记忆”——戴望舒的《我的记忆》 67
苦难中国的想象与现代诗的境界——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77
意象与形式的意义——艾青的《手推车》 94
雕塑静默的“思想”——郑敏的《金黄的稻束》 101
导引“古井”里的甘泉——舒婷的《呵,母亲》 109
阐释诗歌与“自我”的复杂性——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穆旦的《春》 118
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作者与读者 140
2004年的诗:印象与评说 161
可能的拓展:诗与世界关系的重建——臧棣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 173
诗歌传统与汉语特质——从赵野诗的“古典抒情”谈起 185
第二辑 个人品读 205
四首名诗赏析 205
《我爱这土地》&艾青 205
《金黄的稻束》&郑敏 206
《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 207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208
形式、技巧对题材的征服——闻一多的《也许》 210
再次把自己献上祭坛——邵燕祥的《一本书的跋语》 212
洗尽铅华的爱情诗——邵燕祥的《银婚》 215
本真生命的赞歌——蔡其矫的《客家妹子》 217
诗歌的单纯与丰富——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221
诗歌成就诗人——黄灿然的《杜甫》 224
对血缘与命运的想象——多多的《我读着》 226
陈东东的两首月亮诗——《蟾蜍》、《月亮》 229
结构的诗意与抒情的限阀——于坚的《塑料袋》 236
怀旧者的古今时空——翟永明的《在古代》 239
历史理性与个人情怀——雷平阳的《小学校》 243
理智与情感的纠缠——张枣的《预感》 245
“我们置身在彼此的雾里”——郑单衣的《北方日记》 247
道德反叛与美学革新——李亚伟的《时光的歌榭》 251
诗歌理念和想象方式的变化——臧棣的《反诗歌》 253
辰水笔下的乡村世界——辰水的《在乡下》(外1首) 255
数字的奇妙与困惑——杨过的《新闻》 258
一首平庸而混乱的诗——君儿的《上山》 260
“批评家联席阅读”的意义 263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