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时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0457664
- 标注页数:309 页
- PDF页数:32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2 ≥30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 关于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 2
二 关于该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4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10
第一章 本质—实存:萨特实存主义的机理 17
第一节 自识与反思:自由的本体论架构 17
一 近代哲学的致思取向及其困境 18
二 “实存”反对“体系” 21
三 德国哲学的法国式解读 24
四 自由的本体论架构 29
第二节 自我与他人:“共在”的现象学演进 34
第三节 实存与共在:实存主义伦理学是否可能 42
一 伦理学的实存化与实存主义伦理学 42
二 实存主义的“阿基硫斯之踵” 45
三 伦理学悖谬的哲学意蕴 47
第二章 实存主义—马克思主义:萨特的两个形象 51
第一节 困惑与流变:从实存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 52
一 《实存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52
二 《唯物主义与革命》 57
三 《马克思主义与实存主义》 59
第二节 实存论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 66
一 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是否可能 67
二 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何以必要 78
三 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怎样进行 86
第三章 个人—社会:萨特历史辩证法的进路 100
第一节 “批判理论”的批判:历史辩证法的向度 100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悖论” 101
二 历史的可理解性基础 104
三 《辩证理性批判》的主题 109
第二节 “批判理性”的批判:历史辩证法的基础 111
第三节 “批判经验”的批判:历史辩证法的结构 118
第四节 实践的“复合性”批判:历史辩证法的原动 124
一 劳动实践:在有机体与无机物质之间 125
二 人类关系:“三分体”模式的多元复合性 128
第四章 实践—惰性:辩证经验之整体化演进的逆溯式研究(一) 134
第一节 匮乏:历史辩证法的本体论前设 134
一 “匮乏”的出场路径 135
二 “匮乏”与马克思主义的可理解性 139
三 “匮乏”的规定性 144
第二节 实践—惰性:匮乏的否定及其变异 149
一 “实践”否定“匮乏” 150
二 “实践—惰性”的内涵 152
三 在“实践”与“惰性”之间 154
第三节 异化:物对人的宰制 157
一 机器的“要求” 158
二 厂主的“利益” 161
三 工人的“命运” 162
第五章 共在—共为:辩证经验之整体化演进的逆溯式研究(二) 168
第一节 集合体:“共在”的无机结构 169
一 实践的惰性结构 170
二 集合的系列结构 175
三 阶级的集合结构 178
第二节 群体:“共为”的有机形式 186
一 并合群体的“系列形式” 187
二 誓愿群体的“兄弟形式” 189
三 组织群体的“功能形式” 193
四 制度群体的“等级形式” 197
第三节 历史:辩证经验的循环及其超越 201
一 辩证经验的循环 201
二 战斗群体的超越 204
三 走向具体的历史 206
第六章 人—历史:萨特历史辩证法的历史形象 209
第一节 理论源流:主奴辩证法的现象学演绎 210
一 主奴关系的法国式解读 212
二 “自我”的内涵演变 218
三 “第三者”的身份变迁 221
第二节 理论趣向:历史观的话语之争 227
一 阿隆森与高兹的论争:历史观的逻辑起点之争 228
二 列维—斯特劳斯的批评:历史观的叙事模式之争 234
三 “列维纳斯的信徒”:“历史”的终结还是新生 249
第七章 具体—整体:萨特历史辩证法的历史定位 255
第一节 境域回溯:以马克思对人本主义的超越为参照 255
第二节 定位萨特:一种形而上学的历史构图 268
第三节 把握具体:萨特历史辩证法的理论缺失 277
结语 294
参考文献 297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