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电路与电子技术 上 电路原理 第2版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电路与电子技术  上  电路原理  第2版
  • 作 者:张纪成主编;李燕荣,李冰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21044315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

1.1 电路的组成与模型 1

1.1.1 实际电路 1

1.1.2 理想电路 1

1.2 电路中常用的物理量 2

1.2.1 电荷和电流 2

1.2.2 电压和电位 3

1.2.3 电动势 5

1.2.4 功率 6

1.3 欧姆定律 7

1.4 电压源与电流源 8

1.4.1 电压源 8

1.4.2 电流源 9

1.4.3 受控源 10

1.5 电路的开路、短路及有载工作状态 11

1.5.1 开路 11

1.5.2 短路 11

1.5.3 有载工作状态 12

1.6 基尔霍夫定律 13

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3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4

1.7 简单电路分析与计算 15

本章小结 17

习题1 18

第2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21

2.1 等效电路分析 21

2.1.1 电阻的串联、并联与等效二端网络 21

2.1.2 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4

2.1.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串联、并联 26

2.1.4 戴维南等效电路与诺顿等效电路 28

2.2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0

2.2.1 支路电流法 30

2.2.2 网孔分析法 31

2.2.3 节点电压分析法 35

2.3 网络定理 42

2.3.1 叠加定理 42

2.3.2 戴维南定理 47

2.3.3 诺顿定理 53

2.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7

2.3.5 互易定理 58

2.4 含有受控源电路分析方法 61

2.5 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65

2.5.1 非线性电阻元件 65

2.5.2 分析方法 66

本章小结 71

习题2 73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79

3.1 正弦电压与电流 79

3.1.1 频率与周期 79

3.1.2 幅值与有效值 80

3.1.3 相位与初相位 81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82

3.3 电阻、电容与电感元件 85

3.3.1 电阻元件 85

3.3.2 电容元件 86

3.3.3 电感元件 87

3.4 电阻、电容与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88

3.4.1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 89

3.4.2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 90

3.4.3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92

3.5 电阻、电容与电感元件串联交流电路 94

3.6 阻抗的串联、并联与复杂交流电路 97

3.6.1 阻抗串联的交流电路 97

3.6.2 阻抗并联的交流电路 98

3.6.3 复杂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00

3.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104

3.7.1 二端网络的功率 104

3.7.2 正弦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 107

3.8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109

3.8.1 R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109

3.8.2 串联谐振 112

3.8.3 并联谐振 116

3.9 功率因数的提高 118

3.10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19

3.10.1 三相电源 119

3.10.2 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122

3.10.3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124

3.10.4 三相功率 126

本章小结 127

习题3 129

第4章 非正弦周期量电路分析 134

4.1 非正弦周期量的分解 134

4.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与平均值 137

4.3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线性电路计算 139

4.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141

本章小结 144

习题4 145

第5章 动态电路分析 147

5.1 动态元件 147

5.1.1 概述 147

5.1.2 动态元件的有关特性 148

5.1.3 动态元件的串联、并联电路 154

5.1.4 换路定则和初始值的确定 157

5.2 零输入响应 159

5.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9

5.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64

5.3 零状态响应 167

5.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67

5.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71

5.4 一阶电路完全响应 174

5.4.1 RC电路一阶完全响应 174

5.4.2 RL电路一阶完全响应 177

5.5 一阶线性电路动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179

5.6 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 185

5.6.1 阶跃函数 185

5.6.2 延时阶跃函数 186

5.6.3 阶跃响应 186

5.7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188

5.7.1 微分电路 189

5.7.2 积分电路 191

5.8 RLC电路的响应分析 191

5.8.1 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过阻尼 192

5.8.2 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临界阻尼 194

5.8.3 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欠阻尼 194

5.8.4 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无阻尼等幅振荡 197

5.9 GCL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8

本章小结 200

习题5 201

第6章 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 208

6.1 耦合电感 208

6.2 耦合电感线圈的连接 211

6.2.1 串接 211

6.2.2 并接 212

6.2.3 一端相连 215

6.3 空心变压器电路分析 217

6.4 理想变压器 220

6.5 理想变压器折合阻抗 223

6.6 实际变压器与模型电路 225

本章小结 230

习题6 231

附录A 部分习题答案 23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