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怀效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62032211
- 标注页数:320 页
- PDF页数:33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2 ≥32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中西法律文化中的道德与法律 1
一、从中西立法看道德的法律化 1
(一)从中国古代立法看道德的法律化 1
(二)从西方立法看道德的法律化 10
二、中西思想家有关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理论述评 16
(一)西方思想家有关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理论述评 16
(二)中国思想家有关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理论述评 48
三、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复仇现象看道德(孝道)与法律的关系 57
(一)“复仇”与儒家的家族主义道德 57
(二)家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对立 62
(三)家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冲突与调和 63
四、中国现代法律中的道德因素考察 66
(一)宪法中的道德因素 66
(二)民法中的道德因素 71
(三)行政法中的道德因素 84
(四)诉讼法中的道德因素 88
(五)经济法中的道德因素 92
(六)刑法中的道德因素 97
中国法治与德治的历史与现实 111
一、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历史分析 112
(一)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思想渊源—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儒法之争 112
(二)中国古代正统法治观的形成与特点—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德主刑辅”与“一准乎礼” 119
(三)中国古代法治的基本模式—以伦理型文化为基础的义务本位法治模式 129
二、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哲学分析 135
(一)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人性基础—由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到德、礼、政、刑综合为用 135
(二)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价值取向—尚中庸、求和谐与为政以德的内在联系 145
(三)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法治的影响—法律的道德化与律学的经学化 153
(四)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调整对象—以伦常等级关系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162
(五)中国古代法治目标的实现途径—以德礼息讼,以刑罚止讼 175
(六)中国古代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坚持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观 183
三、中国法治与德治的现实分析 196
(一)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6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推进以德治国 207
(三)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协调发展 215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 224
一、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法理学意义 224
(一)法律与道德关系的重要性 224
(二)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两种基本立场 226
(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227
(四)法律与道德的正当联系 230
(五)历史地看待法律与道德 233
二、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实证主义分析 235
(一)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的分野 235
(二)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一:形式因素 238
(三)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二:实质因素 247
(四)法官的角色与权限 264
三、当代中国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 266
(一)民事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 266
(二)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