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孙迎光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478583
- 标注页数:296 页
- PDF页数:31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9 ≥29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总序 1
中文提要 1
英文提要 1
前言 1
第一章 去蔽与定位 1
第一节 研究思路定位 1
第二节 教育本质探讨思路定位 18
第三节 主体界定 30
第四节 极主体 42
第五节 复合的主体能动性 51
第六节 本真的主体——辩证理性的人 61
第七节 主客体关系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 72
第二章 根基考察 87
第一节 根基是本真起点 87
第二节 本真起点的界定 95
第三节 价值自由意识与价值教育 103
第四节 无意识教育质疑 115
第五节 情感动力说的考察 127
第六节 意志力的分析 135
第七节 主体教育的根基与意识状态 142
第三章 本真的主体教育与非本真的主体教育 152
第一节 在教育之中 153
第二节 占有式教育与损有式教育 158
第三节 占有式教育是“未曾受教育”的教育 164
第四节 多种主客体关系 170
第五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新认识 177
第六节 人力资本等于猪栏 192
第七节 知识文化观与智慧文化观 196
第八节 封闭的教科书教育与开放的读书教育 207
第九节 自在知识与自为知识 216
第十节 思想家和学匠 223
第四章 本真主体教育的破执著 241
第一节 损有式教育要借鉴“禅境” 241
第二节 非空非有的人生境界 248
第三节 不着于“动” 252
第四节 不应于时 259
第五节 不着于应试——损有式教育是追求卓越的素质教育 265
第六节 在损有式教育之中 271
主要参考文献 280
附录 研究课题反思 榜样型主体教育理论——一个没有塑像的基座 283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