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俞汉清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5169·3401
- 标注页数:163 页
- PDF页数:17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71 ≥16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概述 1
§1 旧国标GB 1031—68《表面光洁度》 1
目录 1
§2 新国标的特点 3
第二章 表面粗糙度的表面及其参数术语 5
§1 有关“表面”的术语 5
§2 有关“轮廓”的术语 10
§3 有关“基准”以及其他一般术语 12
§4 与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有关的表面粗糙度参数术语 20
§5 与微观不平度间距特性有关的表面粗糙度参数术语 25
§6 与微观不平度形状特性有关的表面粗糙度参数术语 30
§7 新国标未包括的一些参数术语 34
§1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基准制 41
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41
§2 高度参数及其选用 42
§3 Ra、R z、Ry高度参数的数值及新旧过渡 43
§4 间距特性和形状特性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47
§5 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53
§6 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两项基本要求及测量截面方向 55
第四章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的选用 57
§1 取样长度的数值及其选用 57
§2 评定长度的选用 60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代号 62
§1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含意 62
§2 表面粗糙度及其有关规定在符号中标注位置 63
§3 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新旧过渡 71
§1 对摩擦和磨损的影响 75
第六章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 75
§2 对接触刚度的影响 76
§3 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77
§4 对配合性质的影响 77
§5 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78
§6 对密封性的影响 78
§7 对流体流动阻力的影响 79
§8 对涂漆性能的影响 80
第七章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和选用 81
§1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81
§2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及举例 85
§3 普通加工方法和材料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86
§4 成本 87
§1 铸造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GB 6060.1—85) 98
第八章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98
§2 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GB 6060.2—85) 103
第九章 表面粗糙度轮廓仪 109
§1 概述 109
§2 有关轮廓仪的标准 110
§3 几种典型轮廓仪 130
第十章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测量方法 138
§1 轮廓高度参数的测量 138
§2 轮廓间距参数的测量 147
§3 轮廓支承长度率的测量 152
第十一章 各国表面粗糙度标准概况 153
§1 表面粗糙度标准的发展简史 153
§2 各国表面粗糙度标准的概况 155
§3 国际标准化组织第57技术委员会(ISO/TC57)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