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能力素质教育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能力素质教育
  • 作 者: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编
  • 出 版 社:北京:时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093654
  • 标注页数:136 页
  • PDF页数:14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44 ≥13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 1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论 1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1

二、创造思维与再造思维 2

第二节 创造力概论 3

一、准备阶段 5

二、酝酿阶段 5

三、启发阶段 5

四、检验阶段 5

一、脑科学基础 6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基础 6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 6

二、心理学基础 7

三、创造学基础 8

四、教育学基础 9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份 10

一、形象--抽象思维 11

二、求异--求同思维 12

三、直觉--批判思维 13

四、集中--发散思维 14

二、动察力 17

一、求异性 17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17

三、创造想象 18

四、知识结构 18

五、灵感 18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 18

一、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环境及心理素养 18

二、创造性思维与人的非智力因素 20

第五节 创造思维方法 22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31

第一节 学生创造思维的社会现实意义 31

一、形势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的出现、形成向较快发展且逐渐占优势 32

第二节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其训练 32

二、创造性思维同再生性思维同步发展 33

第三节 制定思维训练目标的原则 34

一、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的关系 35

二、“双基”要求与创造能力的关系 35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7

一、培养创造思维的五种模式 37

二、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43

三、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要实施途径 44

四、创造思维激发的技巧 48

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模式 49

第一节 创造精神的培养 53

第四章 创造精神 53

第二节 良好思维素质的标志 60

第三节 思维品质培养的几种方法 63

第五章 创造力 66

第一节 创造力的生理条件 66

一、脑的结构与创造力 66

二、大脑的整体功能 72

第二节 创造力的个性心智特征 73

一、创造力与心智能力 74

二、创造力是综合能力 75

三、创造力是具有个人独特性的活动表现 76

第三节 创造力产生的模式 78

第六章 创造力的培养 85

第一节 培养原则 85

一、智能发展原则 85

二、关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目标的原则 87

三、及时反馈原则 92

第二节 培养方法 94

第三节 培养创造力的非智力途径 97

一、注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97

二、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99

三、要组织学生创造,鼓励学生创造 99

四、要热爱创造型学生 100

第四节 培养创造力的阻碍因素 101

第五节 培养创造力“十戒” 102

第七章 实用创造发明方法 104

第一节 入门方法 104

一、要动脑筋想问题 104

二、要反复酝酿 105

三、要独立思考 105

四、要深入研究 106

五、要随时做记录 106

六、要综合思考,相互联系 106

第二节 创造方法概述 107

一、智力激励 107

七、要考虑具体的实施方法 107

二、列举 111

三、设问 113

四、综摄 115

第三节 妨碍创造发明的因素 120

一、遗传和生理因素 121

二、个体主观因素 121

三、环境与教育因素 122

第八章 学生创造力的测评 123

第一节 创造能力测验 123

第二节 创造力测验的具体方法 124

第三节 创造力测验的评价 132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