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
  • 作 者:卢汉龙,杨雄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81082X
  • 标注页数:61 页
  • PDF页数:7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6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70 ≥6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1

1.1 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划分的基本观点 1

1.2 要正确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5

1.3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当代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9

二、当前社会阶层新变化及其作用 18

2.1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19

2.2 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4

2.3 社会阶层新变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 29

三、阶层新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现象 33

3.1 企业改制后,工人阶级是否还具有主人翁地位? 34

3.2 “有产就是资产阶级”吗? 37

3.3 私营企业主群体是否是“新的资产阶级”? 40

3.4 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是否会影响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45

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9

4.1 巩固强化主人翁地位,重视发挥工人阶级的作用 50

4.2 正确认识人民利益的主体结构,首先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51

4.3 正确认识和处理革命的依靠力量与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的关系 52

4.4 扶助困难群体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54

结语 58

后记 60

购买PDF格式(6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