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煤炭科学研究院煤化学研究所煤质组著
- 出 版 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5035·2209
- 标注页数:178 页
- PDF页数:18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5 ≥17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煤炭发热量的定义及其测定的意义 1
第一节 煤炭发热量的定义及其表示方式 1
第二节 煤炭发热量测定的意义 2
第二章 煤炭不同基准发热量的涵义及其互换公式 5
第一节 煤炭不同基准发热量的涵义 5
第二节 不同基准发热量间的换算公式 13
第三章 煤的发热量与其它煤质指标间的关系 17
第一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可燃基挥发份的关系 17
第二节 煤的发热量和固定碳的关系 22
第三节 煤的发热量和灰分的关系 23
第四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水分的关系 26
第五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的关系 27
第六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元素组份碳含量(Cr)的关系 28
第七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元素组份氢含量(Hr)的关系 30
第八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元素组份氧含量(Or)的关系 32
第九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与若干计算常数的关系 34
第十节 风化煤的发热量(Qrow值)与其它煤质指标之间的关系 39
第四章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各种煤的高位发热量 44
第一节 高特(Goutal)公式对计算我国煤发热量的适应性 44
第二节 其它公式对计算我国煤发热量的适应性 61
第三节 适用于计算我国各种煤高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的推导 64
第四节 用查表法计算我国各种烟煤的洗精煤高位发热量 86
第五节 由公式算出的各种煤的高位发热量换算为低位发热量 90
第六节 适合于计算我国高灰分煤(A8>40%)高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95
第一节 推导低位发热量经验公式的理论依据 105
第五章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直接计算煤的低位发热量 105
第二节 计算无烟煤低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106
第三节 计算烟煤低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108
第四节 计算褐煤低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109
第五节 利用水分、灰分含量计算已知矿区煤的低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111
第六节 利用统检煤样验证计算QDW公式的适应性 113
第六章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煤的发热量 114
第一节 以前沿用的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煤高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对我国煤的适应性的探讨 115
第二节 适合于计算我国各种煤高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的推导 123
第三节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我国煤弹筒发热量经验公式的推导 144
第一节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各种煤高位发热量(QGW)的各种经验公式精确度的对比 148
第七章 各公式精确度的验证和对比及本书经验公式的总结 148
第二节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煤高位发热量(QDW)的各种经验公式精确度的对比 149
第三节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各种煤弹筒发热量的公式精确度的讨论 151
第四节 利用1977年全国统一检查煤样验证本书公式的精确度 152
第五节 本书提出的利用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各种煤发热量的经验公式的总结 154
第八章 我国主要动力用煤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159
附录 165
一、中国煤炭分类(以炼焦用煤为主)方案表 165
二、中国煤炭分类(以炼焦用煤为主)方案图 166
三、中国煤炭分类方案以外的各种固体可燃物的特性 166
四、常用的主要煤质指标及其代表意义 173
六、新旧国家标准的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变更情况对照表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