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
  • 作 者:侯德础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083627X
  • 标注页数:370 页
  • PDF页数:37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5 ≥37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内迁的缘起与经过 1

第一节 抗战前的中国高等教育 3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源远流长 3

二、近代新式高等学堂的兴起 8

三、民初至抗战前夕的中国高等教育 1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内迁之动因 31

一、中国高校的畸形分布与国民政府的备战因应 32

二、战火下我国高校的空前浩劫 39

第三节 战火之下的高校大迁徙 46

一、高校内迁的兴起及内迁的路线与方向 46

二、历尽磨难三起高潮的高校内迁 54

三、内迁高校的分布与大后方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 70

第二章 内迁院校在抗战岁月中艰难办学 76

第一节 内迁院校在战时困难条件下复校办学 77

一、内迁院校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77

二、抗日浩气与“三苦”精神使内迁院校弦歌不辍 91

三、因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办学 97

第二节 内迁院校的机构调整与师资、学科建设 104

一、战时条件下院系机构的精简整合 104

二、非常时期的师资队伍建设 109

三、适应抗战和大后方开发实际需要的学科建设 123

第三节 内迁院校的教学与管理 131

一、关于战时高等教育方针的争论 131

二、重视“通才”培养与基础课教学 139

三、加强管理从严治学 145

四、营造学生求知成才的氛围与条件 153

第三章 国民政府的战时高教政策及其对内迁院校的影响 167

第一节 国民政府战时高教政策的厘定 168

一、战争之初的应对措施 168

二、国统区高等教育实施方案的厘定 174

第二节 国民政府兴革战时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 179

一、战时大专院校的改组与新设 179

二、高等师范与“五专”制度的确立 193

三、高校统一招生制度的尝试 203

四、统一课程标准的厘订和共同必修科目的颁行 211

第三节 国民政府对内迁院校控制的加紧 221

一、训导制度的推行 221

二、党化教育与特务控制的加强 232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内迁的意义与影响 240

一、保存高教国脉与持久抗战 241

第一节 高校内迁与八年抗战的坚持 241

二、内迁院校与大后方的抗日救亡运动 250

三、内迁院校与战时生产 266

四、内迁院校与抗战后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277

第二节 内迁高校与大后方的民主运动 289

一、内迁院校学生运动概述 289

二、“倒孔运动”——内迁院校民主运动举例 306

三、内迁院校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 313

第三节 内迁院校与西部地区开发 323

一、高校西迁与大后方经济开发 323

二、高校西迁与西部地区的科技文化发展 334

三、高校西迁与中国教育事业的新格局 345

第五章 余论 359

后记 368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