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文字学pdf电子书下载 > 语言文字
文字学
  • 作 者:扬五铭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9109·70
  • 标注页数:373 页
  • PDF页数:38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4 ≥37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字学 1

第二节 为什么要研究文字学 4

第三节 如何研究文字学 6

第四节 文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

第二章 文字和语言 17

第一节 文字的本质 17

(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17

(二)文字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 22

(三)文字是书面语的表现形式 23

第二节 汉字和汉语 24

(一)汉字是表意文字 24

(二)汉字与古汉语 28

(三)汉字的功绩和作用 33

第三章 汉字的起源 35

第一节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35

(一)八卦说 35

(二)结绳和契刻 38

(三)仓颉造字说 40

(一)半坡等遗址的刻划符号 41

第二节 原始社会陶器上的符号 41

(二)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图形符号 43

第三节 文字和图画 44

第四节 汉字体系的形成 47

第四章 汉字的结构 50

第一节 关于汉字结构的学说 50

(一)六书说 50

(二)四体二用说 52

(三)三书说 54

第二节 六书释例 57

(一)象形 57

(二)指事 63

(三)会意 69

(四)假借 77

(五)转注 84

(六)形声 92

第三节 笔画、偏旁和部位 109

(一)笔画 109

(二)偏旁 111

(三)部位 115

第四节 纠正错别字 116

(一)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116

(二)纠正错别字的一些办法 117

附录 汉字的书写 122

(一)汉字书写的一般要求 123

(二)写毛笔字的基本方法 126

第五章 汉字的字体 132

第一节 甲骨文 134

第二节 金文 155

第三节 六国古文 168

第四节 秦系大篆和小篆 188

第五节 隶书 197

第六节 草书、楷书和行书 208

(一)新增与淘汰 218

第一节 汉字发展的规律 218

第六章 汉字的发展 218

(二)音化与意化 220

(三)分化与同化 222

(四)简化与繁化 224

(五)变异与规范 229

第二节 汉字的改革 232

(一)汉字改革的必要性 232

(二)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236

第七章 古书的用字 245

第一节 古今字 245

第二节 通假字 254

第三节 异体字 261

第四节 繁简字 266

第八章 常用字书简介 269

(一)《说文解字》 269

(二)《康熙字典》 277

(三)《中华大字典》 281

(四)《新华字典》 282

(五)《甲骨文编》 283

(六)《金文编》 284

(七)《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古文字类编》 286

(八)其他 287

第一节 文字学的创立 291

第九章 文字学简史 291

第二节 文字学的发展 294

(一)对《说文》的研究和六书理论的再探讨 294

(二)古文字研究的兴起 298

(三)新字书、字汇的编纂 300

第三节 文字学的新时期 302

(一)古文字研究的蓬勃发展 302

(二)文字学彻底摆脱经学的影响,成为独立的科学 307

附录一 常用部首简介 311

附录二 文字学论著简目 360

后记 372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